我要投稿 | 我要留言

班主任手记三则

2009-07-26 13:30:41 作者:邹正明 责任编辑: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 [字体: ]

 
来源:《教育参考》2008年第9期  2008-09-04
 
一、说一声“谢谢”
一个叫石磊的学生在一篇周记中,提到了凤凰娱乐我的一件小事:邹老师,你还记得吗?那天,你在办公室门口碰见高鹏,便托他把批改完的作业送到教室,你末尾一句“谢谢”,反而让他感到震惊和感动。“老师托同学做举手之劳的小事,也说‘谢谢’,以前我从未听到过,”高鹏这样对我说。
读到这个故事,我也感到震惊和感动。没想到一句简短的“谢谢”,却让两个学生甚至更多的学生久久不忘。感动之余,我又不禁感到后怕。班主任老师和学生朝夕相处,言行举止、待人接物、立身行事,这一切的一切无不在学生的模仿之列啊。学生记住了我所谓光彩照人的一面,那有阴影的一面呢?想到这些,我还有什么理由不摒弃瑕疵、让自己更接近完美呢?
我开始反省:年轻气盛,经验不足,我是不是一次次伤害过他们而偏要打上“我不是故意的”的幌子?
传统教育观谈到师生关系时,总是不乏“严师出高徒”、“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之类的古训。殊不知,所谓的“严父”形象,无形中在师生中筑起了一道鸿沟。老师尤其是班主任一旦被贴上威严、冷冰冰的标签,就容易忽略学生是和老师平等的、有血有肉有思想的群体。“打是亲,骂是爱”甚至一度成了“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为师准则。
当我们慨叹师生关系越来越淡薄时,是不是肯撕下面子,放低姿态,放下架子,真正地站到和学生平等的位置上。对学生帮助我们做的哪怕是你认为“理所当然”的小事,真诚地说一声“谢谢”;当我们伤害了他们时哪怕你认为“我这是为他们好”,由衷地说一声“对不起”;当他们取得点滴进步时哪怕你认为“不足挂齿”,热情地给他们“戴高帽子”……
是啊,“亲其师,信其道,学其礼”,你的真诚和友善,你的掌声和微笑,会让他们在求学的道路上,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
大作家贾平凹在其散文《我的老师》中,说他的老师是一个三岁半的儿童孙涵伯,因为孙老师善良、坦荡、纯洁。我们古人很早就有“能者为师”、“圣人无常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说法,这无不说明“老师”这个词外延的丰富性。为人师者,不妨多以自己的学生为师。老师以平视而不是高高在上的眼光对待学生,就很容易从学生身上发现闪光点,就很容易设身处地地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所作所为。墙推倒了是桥,那么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形成也就水到渠成了。
曾看到一则新闻,说的是:武汉青山区某小学规定,教师进校门得向值日的学生问好。我认为这是一种创举。一声平常的问好,有利于拉近师生的距离,有助于形成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又想起一件小事。一天下午,我从校印刷公司搬一套语文试卷,三千多份两大捆,难免有些吃力。正走着,从后面跑过来我班的三个女生,其中有个女生苏丽勤个头儿不足一米五,她们异口同声地说:“邹老师,我们来帮你搬。”我自然不忘对她们真诚地说一声“谢谢”。
那一刻,我充分领略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所有幸福和全部满足;同时,我也再一次认识到了说一声"谢谢"的无穷魅力。
                      二、走出阴影
那是几年前的事了,我中途接手一个高三毕业班的班主任工作。
开学第一天,在学生上交的自我介绍材料中,一个叫小磊(化名)的学生特别引起了我注意。小磊遮遮掩掩地提到了他不光彩的一页——高二时曾经因偷东西受过学校的纪律处分。
从小磊的字里行间我发觉,他的偶一“失足”只是一念之差。而这却成了他自己沉重的精神枷锁,压得他喘不过气、抬不起头来。他因而更加自卑、敏感、脆弱,自然也更需要关爱、呵护、认同。我决心帮助他从过去的阴影中走出来。
我当即给他写下了这样的批语: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如果一失足就成千古恨,那么世界岂不成了恨的海洋?“失足”在所难免,“成千古恨”大可不必。横站起来便是竖,人跌倒了,爬起来便是成功。老师非常感谢你的信任,也非常愿意相信你,让我们一起好好赶路,好吗?
几天后,我班举行班干部竞选。小磊的作文写得不错,我便有意鼓励他竞选我的语文科代表。小磊乍一听很是拘束,低着头,红着脸,摆摆手,连连说“我不行”,“你一定能行,试试准能赢,”我不断地为他打气。结果,小磊凭借漂亮的竞选演说词,高票通过了竞选。
那天,我第一次看到了他笑的样子,很明媚,很好看。
打那以后,小磊像换了一个人似的,上课能主动回答问题,收发作业总是尽心尽责、一丝不苟,和同学相处得也不错。
这一切,我看在眼里,喜在心上。
然而,麻烦事还是来了。
小磊所在的我班寝室发生了一起盗窃案件,不知是谁“捅”出了小磊的“前科”,一时间他便成了众矢之的。校保卫科闻风而动,立即对小磊进行了传讯。
上语文课时,看到小磊的位置空着,我放下课本便向保卫科冲去。在保卫科,我看到了小磊,看到了他那双写满委屈、无辜的眼睛。其实,我能够理解保卫科人员的做法,但还是忍不住跟他们急了起来。在我看来,正是因为小磊有疤痕,有尚未抚平的伤痛,有挥之不去的阴影,我们才不能轻易揭开,不能再在他的伤口上撒一把盐。对其他同学来说,保卫科的“传讯”,可能只是一般性的调查;但在没有确凿的证据之前,对小磊这样做却是不公平的。最后我以人格为担保,把小磊带回了教室。看到这个比我高出一头的大小伙子眼眶里晶莹的泪花,我拍了拍他的肩膀说:“不管怎样,老师相信你!”
当天的班会课上,我不动声色地向全班同学出了这样一道特殊的选择题:
有A、B、C三位候选人,如果要从中选择一位能造福人类的人,大家会选择谁呢?那三位候选人的情况分别是这样的:A笃信巫医和占卜家,有两个情妇,有多年的吸烟史,而且嗜酒如命;B曾经两次被赶出办公室,每天到中午才肯起床,读大学时曾经吸食鸦片,每晚都要喝大约一公升的白兰地;C曾是国家的战斗英雄,一直保持着素食的习惯,从不吸烟,只偶尔来点啤酒,年轻时没做过什么违法的事……
当我要求全班同学做出选择时,他们尽管猜不出我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还是众口一词地回答了“C”。
我同样不动声色地告诉他们:这三个候选人都是“二战”时期的风云人物,他们分别是——A的名字叫富兰克林·D·罗斯福,后来他不但成了美国总统,而且还四次连任;B的名字叫温斯顿·丘吉尔,1940年出任英国首相,而且算得上是英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一位首相;而C的名字则叫作阿道夫·希特勒,谁都知道,他最终成了臭名昭著的法西斯大魔头……
在同学们“啊”的惊叹声中,我用余光瞥了瞥眼含泪花的小磊,又快速地把视线投给每一个同学,提高了音量:老师想要告诉大家的是,曾经的污点,也包括曾经的优点,是只能用来说明“曾经”的,而“曾经”是根本没法决定现在和将来的——能决定现在和将来的,唯有你现在和将来的所作所为。
教室里先是一片寂静,继而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我知道这个短小精悍耐人寻味的故事既教育了学生,帮助了小磊,也再一次征服了我。
不久,盗窃案件告破,作案者并不是小磊。当我第一时间在班上通报这个消息、为小磊“平反昭雪”时,我收到了小磊送上来的一张便条:老师,千言万语只浓缩为一句话,我永远感谢你……
我想,该是他正大光明地从阴影中走出来的时候了,他应该能够和其他同学一样坦坦荡荡地享受属于他们的青春和阳光了......
后来,在那年的高考中,小磊考上了一所很有名的一类大学。
                                 三、宽容
  那节语文课,上的是房龙的《宽容》。
  穿过宁静的无知山谷,趟过缓缓流着的知识小溪,聆听着大师的空谷足音——对异见要宽容,我们如坐春风。
  我请同学们说说所知道的有关宽容的名言警句。
  “一只脚踩扁了紫罗兰,它却把芳香留在了你的脚下,这就是宽容。”
  “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
  “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
  “宰相肚里能撑船,将军额头跑骏马。”
  …………
  同学们七嘴八舌,我不住地点头,不住地微笑。这帮孩子,总是这样积极,他们青春的眸子里总涌动着对知识的渴望。
  接下来的一个环节,我准备请四个同学演板。话音刚落,一只只小手高高地举起,个个摩拳擦掌,脸上都写满了舍我其谁、非我莫属的气概。
  究竟叫谁呢?我犯难了。
  我扬了扬手中的黑板擦,信口开合道:“来演板可以,不过嘛,做得最糟的可要接受惩罚啦,我得把粉笔灰抹在他的脸上。”
  还是有四个勇士义无返顾地走到黑板前,其中一个还嘀咕道:“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教室里发出一阵善意的笑声。
  提问,作答,评改,统计。
  结果很快出来了。相比较而言,一个叫王峥的同学做得要差一点。
  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王峥”、“王峥”的喊声此起彼伏。唉,这帮孩子,毕竟童心未泯,他们可真要看热闹了。
  覆水难收啊,我该怎样收场呢?
  众目睽睽之下,我又扬了扬手中的黑板擦,向王峥走去。
  王峥站了起来,扬起脸,摆出一副任打任挨由你说了算的样子。
  我把黑板擦向王峥的脸伸去。
  那一刻教室里出奇的安静。
  转而响起了“宽容”、“宽容”的欢呼声。
  在这欢呼声中,我清了清嗓子,笑着说:“老师要作肚里能撑船的宰相,额头跑骏马的将军。”
  教室里又爆发出更热烈的掌声。
  哦,忘了告诉你,我只是用黑板擦的背面在王峥的脸上轻轻地、轻轻地蹭了一下。
 

发表于《教育参考》2008年第9期

相关文章

  • 暂无内容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