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我要留言

常规教学管理制度

2013-03-26 21:59:09 责任编辑: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 [字体: ]

常规教学管理制度

一、精心备课。

1、认真钻研学科课标标准和教材,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根据学情,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任务和要求。

2、根据学生实际,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并做好实验、教具及教学活动的各项准备。

3、要分课时备课,精心设计教案,体现新课标精神,凸显“三维”目标,禁止无教案上课。

4、复习指导、实践训练、作业讲评、试卷讲评等各种课型的课都应有完整的教案。教案要格式规范、工整地书写在备课本上,不得用课本、试卷的批注代替教案。

二、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备课授课。

1、要努力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的备课方式,有效利用网络资源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进行备课。

2、学会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设备。每学期至少要上16节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课。

三、备课组每周组织的集体备课活动不少于一次;集体备课必须统一时间、地点、目标、内容、过程、方法和手段;对无故不参加备课者,备课组长要对其进行批评;每次备课都应该有中心发言人,中心发言人要安排好下周的教学进度、教学教法、重难点突破、作业安排;组内成员对中心发言人观点要及时认真评论,备课组长要安排专人记录,并张贴活动计划、内容和要求;备课组长应统筹安排备课,防止集体备课流于形式;教师个人教案和集体备课的记录要妥善保管,随时备查。

四、认真组织教学,上好每一节课。

1、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实现教学的“三维”目标,要将培养兴趣、享受学习、发展能力、获取知识以及思想教育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2、要善于根据教学的具体实际灵活地把握、驾驭教学,根据教材的逻辑系统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把各种课程资源组织成学生容易理解掌握的信息系统。做到深浅适宜,详略得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既落实基础又培养能力。

3、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积极运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等先进教学方法,并善于根据学科特点,积极使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实施多媒体教学,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善于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学秩序良好,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和谐。

5、上课仪表端庄,教态亲切自然,语言准确规范,板书工整简明,操作正确熟练。

6、课堂教学层次清楚,结构合理,容量适当,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五、课堂教学必须革除传统教学的弊端,体现教改的思想。

要确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课堂教学“一举多得”的育人功能;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基础学力。

各科教学都要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提高课堂效率。按时上、下课。

课堂上教师应认真组织教学,禁止拨打或接听手机,禁止抽烟、外出、看与教学无关的书报杂志或坐着讲课,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严禁将违纪学生驱离课堂或勒令其回家,违者将按有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教师上课要使用普遍话教学。普遍话水平文科教师要达到二级甲等以上,其它学科教师要达到二级乙等以上。

先管后教。学科教师有责任营建民主、活跃、和谐、向上的课堂氛围,实现有序、有效的教与学。每节课科任教师都必须认真填写《课堂教学异常情况记载表》,班主任应该及时批阅。

各科教师要结合学科特点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特别注意:

1、要精心指导上好实验课。演示实验开出率要达到100%

2、要认真组织学生的校外社会实践与课堂动手实践。培养学生在实践中收集、整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强化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

六、认真辅导学生。

教师要采用集中与分散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的方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因材施教。既要适应优秀学生“高难度、大容量、快节奏、短流程”的培养需要,又要适应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低起点、小步子、快反馈、多活动”的提高需要。科任教师要随时掌握学情,定期参加由班主任主持召开的任课教师学情分析会,落实培优补差措施。辅导要以学法指导为主,努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认真听讲、独立完成作业、大胆大方大声发言、质疑问题、查阅资料、做知识卡片、作课堂笔记等)。

七、合理布置学生作业。

1、凡按教学计划开设的文化课程,都要布置适量的课堂作业,做到一课一练,一单元一测验。

2、教师要认真、及时、准确、规范地批改学生作业。学生作业中的错误必须指正,评语要简明、得体、中肯、有鼓励性。批改后的作业本要及时(在下次课上课之前)发还学生。批改作业应有记录,并注明批改日期,对解题有独创性和错误有代表性的应予详录。

3、努力提高作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作业内容要有利于学生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起始年级各科做好初高中内容衔接的教学工作,教学目标要定位在让中下层学生听懂,要能尽快使学生适应高中学习生活。

九、认真开展教学研究,备课组内教师相互取长补短,老带新,新促老,相互听课。

十、每位教师都必须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上一篇:教职工聘任方案  下一篇:校务公开制度

相关文章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