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我要留言

回归哲学本质 增强哲学素养

2013-03-27 08:46:57 责任编辑: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 [字体: ]

 

回归哲学本质 增强哲学素养
——2010年全国文综卷I、II哲学选择题特点简析与备考建议
 
湖北凤凰娱乐官网_www.ph158.net   刘炎生
 
    2010年全国文综卷II第29题)庄子在《齐物论》中说,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惬意的飞来飞去,可是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还是庄周。究竟是庄周做梦变为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变为庄周?庄周认为这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来,庄周之所以认为这个问题无法解决,是因为他不承认
① 联系具有多样性和条件性                   ② 客观存在的事物具有确定性
③ 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具有客观性         ④ 人的认识结论具有不确定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评析:该题为逆向选择题,通过取材广为人知的成语“庄周梦蝶”,考查了考生的人文素养和专业的哲学素养,尤其是迁移和转化哲学基本概念与原理的能力。
    庄子的“万物齐一”说闪耀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光芒,但缺少了对立统一的思辨智慧。“庄周梦蝶”肯定了人与自然联系与转化的多样性,但否认了具体事物的确定性(差异性)和转化的条件性,因此排除①,确定②;④属于形而上学观点,表述片面;庄周之所以无法确认哪种结论正在于其将真理的检验标准主观化进而不确定化。故该题答案为B。
 
该题可以看成是2010年全国文综卷哲学选择题的缩影,通过列举和比照(见下表),

试卷
题号
题干材料选取
题肢表述特点
全国
文综
I
28
大陆漂移说
基本原理的变式表述①
29
引力波存在的证明
同①
30
秋叶与陶罐的现代工艺
原理与材料的结合表述②
全国
文综
II
27
行星撞击地球的预测
同①
28
巴西龟(物种)的引进
同②
29
庄周梦蝶
同①
30
二氧化碳转化为再生能源
同②

可以看出2010年全国文综卷哲学选择题具有以下特点:
    1、在题干素材选取上,基本由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素材构成,力求传统文化与时代特征的有机契合,试题引导师生拓展视野、强化学科素养,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2、在题肢表述方面,基本是教材概念与原理的变式表述或与材料相结合的理论表述,其中部分语言引自大学教材,突出了考查的深度与灵活性。
3、上述两个特点使全国文综卷I、II散发出科学与真理的自然魅力,可谓回归到了哲学的原始本质与最初真谛---追求宇宙与人类智慧之学。
 
纵观近三年高考全国卷及部分地方卷哲学选择题,上述三个特点已经越来越明显,这种命题风格对我们复习备考提出了新的要求:
1、试题命制与强化训练。哲学选择题的材料选取要体现真理探索精神与人文价值追求;选项表述要强化变化性与新颖性,以新教材语言表述为主,适当引入大学教材专业与陌生的表述,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考场应变能力;日常测试求精不求多,最好以近三年全国及各地高考真题为主,做到精致训练、精心研究、认真归纳、时刻提升。
2、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提升应对选拔性考试的准确率。
1)强化对哲学基本概念内涵与外延的准确理解,通过语言替换或转换的方法实现对题肢的正确判断。部分难度较大的试题题肢在理解上看似生涩,其亦不过是日常训练中错误表述的“变身”而已,这些转换后的语言对学生而言仍然是再熟悉不过的面孔。如下表所示:
试卷及题号
原题肢表述
转换后的表述
全国文综卷I
28题
认识的进步以推翻已有理论为前提
理论创新即对前人理论的否定
任何真理性认识都包含着谬误的成分
真理与谬误是没有严格界限的
全国文综卷I
29题
尚未探测到的事物迟早要为实践证实其存在
客观事物的存在需要人的实践来证明
全国文综卷I
30题
观念创新实现了秋叶和陶罐价值的增值
观念可使商品价值增值
全国文综卷II
27题
预测所依据的理论具有直接现实性
理论能直接变为实践成果
有用性在真理属性中的基础地位
有用即真理
2)在准确分析题干材料的基础上建立试题干、肢之间的紧密联系。哲学选择题的另一大难点在于考生无法排除表述正确但与题干之间没有直接或必然联的题肢,导致学生误选率上升。如全国文综卷I第29题B选项“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表述正确但未能形成对题干材料的紧密联系与准确阐释。再如全国文综卷II第30题“①生产出自然界原来没有的物质形态”与“③解决不适应生产发展要求的高耗能问题”,这两项表述虽然正确,但①不属于科技创新的目的,而③反映的解决既有能耗较高的问题与题干材料体现的创造新能源有明显区别,属于干扰性题肢。因此,考生在复习与解题时应该始终坚持“选择题以题干为中心、非选择题以设问为中心”的原则,避免顾此失彼或“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导致误选与偏题。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两项解题能力的形成需要经过长期训练和认真研究,在测试过程中因为能力的缺失导致反复性的错误是正常的,学生需要有坚持不懈的意志。
3、引导学生进行有适当深度的课外阅读,培养广泛的主流兴趣爱好,增强哲学学科素养。当前快餐文化的浸淫使许多学生接受了一套与高考语言风格大相径庭的语言系统,同时非主流价值观的渗透更让学生难以形成科学的价值认同,积累丰富的人文素养,可以想见在这样的阅读层面长期熏陶的学生在应对高考哲学试题的陌生感与距离感。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深度的作品陶冶人”,远离文化垃圾,走近思想大师,这不仅仅是考试的需要,更是人成长所必需的思想良剂。事实上,高考试题风格的变化正体现了其隐性的价值导向功能。在此笔者推荐两本适合高中生阅读的哲学书籍,如:《半知一解——世界经典趣味哲学》,孟云剑著。《苏菲的世界》,(挪威)贾德著。

                                             本文发表于( 中学生时事政治报)                             

 

上一篇:Interesting Questions  下一篇:和同学们趣聊定语从句

相关文章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