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我要留言

浅谈新课改下个人备课的改革

2013-03-27 08:43:56 责任编辑: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 [字体: ]

 

浅谈新课改下个人备课的改革
湖北省大冶市第一中学   尹菊芬
    在教学工作中,备课被看作是基础工程,它犹如作战前的战略部署,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且对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备课又是我们每一个教师天天必做的一件事,但未必是每一个教师都有足够的认识,都能做好的一件事。“备”就是研究,“课”就是教学,“备课”就是“研究教学”。备课是将教师已有的素质变为现实的教学能力的过程,是教师内在素质的“外化”,是教师对教材进行钻研和处理的一次重新“编码”的过程。它也是充分发挥主导效能,提高教育教学效率的保证。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我们广大教师在备课时,要依据《课改标准》准确定位,巧妙设计,推进课程改革的最终实现。那么课改背景下的备课与传统备课相比,应有哪些改革呢?下面就语文科备课过程中我个人的理解体会作简单的陈述。
 
一、        改变备课观念
在这么多年的教学中,大家已习惯依照参考书写在备课本上的备课方法,觉得这才是备课。但随着科技的发展,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这已不适应时代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需要了,所以我们教师要转变备课观念,学会“开放性、创造性”地备课。
过去我们把备课视为“教学常规”的一项重要内容,十分重视备课的程式化和操作性。我们所见到的程式化的备课中,常常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和方法”等等,假如这堂课出现了“意外”,偏离了原定的教学目标,或者重点难点,那该怎么办呢?这种程式化的备课生成的土壤还是“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操作性”强调步骤清晰,层次分明,环环相扣,每一个环节或步骤都要有具体的师生活动。这种做法看起来不错,其实将教学的主体——学生放在了被动的位置,新课程理念中的“自主、合作、探究”无从体现,即便有点“合作”,也主要是与教师的单边“合作”,是为了教师更“漂亮”地完成教学任务的“合作”。面对当前的课改,我们不能只看到教材怎样改动,还要改变传统的备课观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我们要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特别要重视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能力,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二、恰当使用教材
我们在备课时首先面对的就是语文教材,传统的做法就是针对一篇篇具体的课文,确定几个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分若干个课时来完成教学。概括地说,就是“教”教材。但对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定没有统一的标准,往往因人而异,不同的人来教同一篇课文,常常会有相当大的差别。新课改下,评价我们备课中的教学内容好坏的标准,一要看是否适合新课改的课程目标,二要看是否适合学生的需要。对于前者,最好的做法当然是将《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的众多标准一一分解到一篇篇具体的课文中,我们可以重点研究单元教学提示和课后习题。单元教学说明就好比“课程目标”,课后习题就好比“课程内容”,将二者结合起来加以考虑,研制和确定的内容才是适合课程要求的内容,才能克服因人而异的随意性。对于后者就是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体差异,适合课程要求的教学内容并不一定必然是适合具体情境中的学生需要的教学内容。只有将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研制出来的教学内容,才是最适合的教学内容。我们的备课应当将重点转移到把教材内容转化为合适的教学内容上来,灵活恰当地“用”教材。
 
三、    充分估计学生
过去,我们在备课时很少考虑学生的想法,也根本没有给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课堂上教师一讲到底,满堂灌,学生只是被动接受,学生的个体差异没有体现。新课改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着眼点不是教师的“教”,而是学生的“学”;重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动性、实践性,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地学习、探究;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学习、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尤其要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据此,我们在备课时,要善于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设计创造性地开展的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和自主写作。语文课堂既是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更是学生生命的成长过程。我们既要考虑学生学习语文的差异性,又要充分估计学生学习语文的潜在能力。备课时把问题考虑得全面、细致而且深入点,不能低估了学生,也不能用同一的标准来衡量他们。课堂上的情形是千变万化的,我们要尽量多设计几套教学方案,为课堂上的灵活运用作好准备,这样才能发挥出备课的巨大作用。凡是学生能说的就让他说,凡是学生能做的就让他做,凡是学生能思考的就让他思考,要充分发挥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四、编写适用教案
教案是上课的主要依据,要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去编写,可详可略,形式多样,便于加强课堂的目的性和计划性。过去有些地方将教案的编写完全模式化、复杂化,一人备课其他人共享,造成教案千篇一律的情况,失去了备课的意义。如果说传统的备课是教学的脚本,那么新课改下的备课就是研究的记录。教师在充分学习课程标准的基础上,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弄懂、弄通为什么教、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怎样学,依此创造性地设计出目的明确、方法适当的教案。它的格式应该包括学生的学习需要,学生的学习内容,学生的学习材料,学生的学习困难及其克服,学生的学习成果,等等。着眼点在于学生如何“学”,它的核心是从“学”的角度来呈现备课内容。
当然,教案除了写在备课本上这种通常做法外,还可备在课本上,备在U盘上,电脑中,甚至是纸片上,哪种形式便于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就采用哪种形式。
 
新课程改革是一个涵盖内容很广泛的研究课题,它需要很多人参与,也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完成。我们广大教师在备课时,要按《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去做,转变备课观念、恰当使用教材、充分估计学生、编写适用教案,真正贯彻课改精神,推进课程改革的最终实现。
 

上一篇:2010年高考英语湖北卷短文写作  下一篇:高中英语教学新策略

相关文章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