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我要留言

以高考试题为导向科学规划复习环节

2013-03-27 08:46:57 责任编辑: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 [字体: ]

 

 
以高考试题为导向科学规划复习环节
­----2010年高考文综全国I卷政治试题评析与第一轮复习建议
一、试题评价
(一)试卷结构
2010年高考文综全国I卷政治试题(以下均称政治试题)分值为100分,包括选择题12题(24--35题),计48分;非选择题2题,分别为38题(含3个小题)和39题(含2个小题),计52分。经济、哲学和政治三大板块的比重基本维持在35:35:30。与过往三年相比,试题结构相对稳定。见下表:
教材
经济常识
哲学常识
政治常识
商品价值量、货币流通规律(24题)、宏观调控(25题)、企业的经营与管理(26题)、经济全球化与我国对外贸易(27题)。
认识论基本原理:包括认识的特点(28题)、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29题)、价值的内涵(30题)。
选举制度与政体(31题)、国家职能与活动原则(32题)、党的建设(33题)、我国宗教政策(34题)、我国的外交政策(35题)。
分值
16
12
20
影响家庭消费的因素、企业的经营与管理(38题第2小题);农业发展的途径(39题第5小题)。
社会意识与价值观的导向作用(38题第3小题);联系的观点(39题第6小题)。
国家职能与活动原则(38题第1小题)。
分值
20
22
10
小计
36
34
30
(二)试题特点
1.坚持对主干知识的考查,选择题突出对知识点的变式理解,非选择题整体难度有所降低。
试题继续坚持对主干知识的考查,无偏题、怪题、超纲题或以往极少考查的知识点,贴近学生学习实际。
选择题更加突出对知识点的变式表述与理解。简单再现类试题比重很少,对深入与灵活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要求更高,如第26、28、29、30、31、32、33、35题。选择题难度与前三年相比保持基本稳定。
在非选择题方面,呈现出三个特点:(1)适当降低了设问的难度,全卷5个小题在设问设计上均以微观和中观为主,减少了宏观切入和演绎、比较思维型设问。(2)突出了新课程探究式学习理念,体现了新旧课程的过渡特点,如第38题第2小题。(3)重现了常规解题思维和能力,拉近了高考与一线教学的距离,如第38题第1、3小题和第39题第6小题。总之,非选择题整体难度已有所降低。
2紧扣时政热点,凸显党和政府的施政理念,体现了很好的价值导向功能。
试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选择重要时政热点,如金融危机中的政府与企业应对、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英国大选、政府工作报告、党的建设、我国国际社会地位和作用、“十一五”规划节能减排目标、农业发展与粮食生产等,试题以这些现实问题为题材,考查学生对主干知识的变式理解与具体应用,具有较好的区分度,体现了一定的人才选拔功能。
试题注重对政府施政理念(以人为本)、党和国家重要政策(经济政策、宗教政策、外交政策)等的贯彻与渗透,体现了很好的价值导向功能。同时,试题隐性考查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如竞争意识、创新意识、节约与环保意识、生态意识等。
3坚持一般思维能力与探讨具体问题能力的有机结合。
试题体现了对学生思维过程的考查,要求学生在对试题材料科学、全面、准确分析的基础上规范地组织答案。
试题尤其注重在常规思维的基础上考查学生深入阐释与探讨具体问题的能力。如第38题第1小题,政府职能与活动原则为常考知识点,但本题要求学生结合材料阐述经济职能四个要求“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具体内容,而且要做到理论语言与材料语言的有机结合。再如第38题第3小题,坚持“理论原因、现实原因、意义与影响”的思维路径,也不难组织答案,但在价值观如何导向、节能意识的紧迫性与现实性方面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再如第39题第6小题,在全面把握联系四个特征的基础上亦可阐释清楚人与自然的关系,但在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具体内容及归纳总结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背景设置的时事性,理论应用的具体化,在今年的试题中体现的更加明显,再次证明了“理解为应用之基础,应用为理解之升华”。
4整体命题风格稳中有变。
在选择题方面,组合式设计、变式理解、难度系数都维持了前三年的特点。但在形式上出现了“一拖二”即一段背景材料两道试题的题型(第25、26题),在题肢设计中出现了经济与哲学两种表述相交叉的试题(第30题)。在内容上知识点覆盖面更广,减少了近两年对某一知识点重复考查的弊病,强化了对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的变式表述。
在非选择题方面,对归纳思维、辩证思维的考查都继承了前三年的传统。但减少了演绎思维、比较分析、历史与发展地看问题等难度较大的思维能力的考查,取消了一道试题运用多学科知识解答的题型,增加了新课程探究类题型。
在答案设计方面,理论语言、材料语言、时政语言三者有机结合,保持了与前三年的一致性。但减少了超纲性表述,理论逻辑更加清晰。
 
综上所述,政治试题在形式与内容上均坚持了继承与创新的统一,答案设计合理,贴近学生实际,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和选拔功能以及很好的价值导向,尽管存在如第30题经济与哲学表述相交叉导致学生不适应的试题,但瑕不掩瑜,该套试题仍然是一份贴近教与学的优秀试题。
 
二、部分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部分
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以来我国经济出现困难,主要表现为外部需求下降、出口贸易不畅,经济增速放缓、失业增加,通货膨胀预期正逐步形成等。
26.在此背景下,作为微观经济活动主题的企业在短期内应
① 加大营销力度,加速资金回流      ② 采用先进技术,更新及其设备
③ 扩大生产规模,保证供应充分      ④ 控制生产成本,改善财务状况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企业经营与管理”这一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与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
题目要求判断企业采取的短期措施。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销售不畅,资金周转困难,失业率上升,消费萎靡,银行惜贷。因此此时企业最匮乏的是资金。而采用先进技术更新设备并非短期行为。③与金融危机背景相悖,应为通货膨胀时期的企业行为。故选择B项。
29.科学家指出,“当黑洞或坍缩星等大型天体在太空加速时,会产生引力波。但由于它非常微弱,我们一直无法探测到”。科学家拟实施“激光干涉仪太空天线”实验,以探测这种引力波。科学家断言尚未探测到的引力波的存在,在辩证唯物主义看来,其依据是
A.尚未探测到的事物迟早要为实践证实其存在
B.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C.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深刻,具有预测功能
D.立在正确理论基础上的理性推测是可靠的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认识论基本原理的理解,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题肢变式表述较多,干扰性强,为选择题中难度较大的一道试题。
A项为变式表述,物质的客观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不需要通过实践(人)来证明其存在。理性推测应该建立在客观事物属性及其规律的基础上而非理论的基础上,D项表述错误。B、C均为认识论依据,且均表述正确。依据材料,科学家敢于作如此断言或预测的根据在于科学家对于天体运行规律及其影响已经有了充分的理性认识,即“当黑洞或坍缩星等大型天体在太空加速时,会产生引力波。”这一理性认识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的,而非B项这一纯粹的理论依据,因此C项更加贴近题意。
 
30.一片秋叶随风飘落,宣告了其自然生命的终结。有人突发奇想,用现代工艺把叶子镶嵌在陶罐上,叶子获得了第二次生命,陶罐也因彩叶依偎而焕发出新的生机和光彩。新产品备受消费者青睐,取得了“1+1>2”的良好效果。这一事例说明
① 秋叶和陶罐的价值随着关系的改变而改变
② 新价值的创造改变了秋叶和陶罐的属性
③ 观念创新实现了秋叶和陶罐价值的增值
④ 秋叶和陶罐的价值取决于其自身属性和人的需要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价值这一基本概念的理解,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变式表述较多,创新性强,难度较大。
价值是人的需要与事物属性之间的一种特定关系,其中事物属性是基础或前提,人的需要是核心与关键。价值大小取决于二者及其契合情形。依据材料,秋叶和陶罐因有机组合使二者的价值或有用性(在更大程度上满足了人的需求)发生了变化,但价值的变化并未改变秋叶和陶罐的客观属性。观念创新的本质是意识而非实践,要实现价值增值必须通过实践来完成,因此③表述不科学。综上所述,选择C项。值得注意的是,题肢中的②、③两个表述更倾向于经济学术语,为近几年高考罕见,这也增加了本题的难度。
 
(二)非选择题部分
38.(材料略)(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家庭购买和使用节能灯的主要因素。如果企业要生产节能灯,应主要考虑哪些因素?(12分)
【答案要点】①家庭收入水平;节能灯价格(节能灯性价比、节能效果使用寿命);政府补贴的力度;家庭用电的价格;消费习惯与消费理念(绿色消费)。②市场需求或同行的竞争;企业的技术水平;企业的生产成本或转产成本;政府的补贴(税收或信贷优惠政策)。
【解析】本小题以节能减排为背景,考查了企业与家庭的应对与选择,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针对本题设问,从材料中获取的信息包括:政府政策与财政支持、节能灯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信息量有限,因此要借助教材知识点解题。
从知识层面讲,影响家庭消费的因素包括:经济发展水平、家庭收入水平、家庭人口数量、商品因素(含商品质量与价格)、政策因素、消费环境、消费心理与消费习惯等。依据这一知识体系可逐一组织答案。其中商品因素可演绎为“节能灯质量、价格与家庭用电价格”三个要点。
企业生产要考虑的因素主要包括科技与管理、市场与政策等因素。这些知识点分布在教材的价值规律、企业的经营与管理,政府宏观调控等章节,试题的设问体现了对既有知识的有机整合,创新性强。依据上述因素可逐一组织答案。其中市场因素包括消费者、同行竞争、企业投入(生产成本)等。此外,“节能灯的经济效益可观,发展前景良好”也应该是企业生产考虑的重要市场因素,参考答案之中没有,是为漏洞。
本题的最大特点在于整合了新旧教材的知识点,在既有微观知识体系的基础上设计了开放式的设问,融入了探究式学习理念,学生均可得分,但不易得高分,是一道体现新旧课程过渡的好试题。
 
三、复习备考建议
2010年全国文综I卷政治试题风格与2007---2009年三年的试题风格相比已有所改变,同时,由于2011年是全国各省市进入新课程的最后一年,可以预测的是这种风格将具有一定的延续性。通过对政治试题特点的分析,笔者试从自主学习、听课环节、考试环节、反思学习四个主要方面提出较为详细的复习建议,希望能够对第一轮复习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自主学习
1.处理好一般考点与核心考点的关系
首先,要弄清各考点在近三年高考中出现的频率,明确各考点的考查形式与考查角度。一般考点往往并非教材重难点内容,且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而核心考点往往是教材重难点知识,因其内涵的广度与深度,具有极大的命题空间,因此近几年高考政治试题一直反复考查。如经济常识价值量、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三农问题、对外贸易,哲学常识矛盾的观点、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历史唯物主义,政治常识中的国家职能、党的宗旨、我国外交政策等内容。只有弄清一般考点与核心考点的区别,才能合理配置时间与规划复习重心,提高复习效率。
其次,对一般考点的复习应坚持自主学习的方法。学生要充分利用第一轮复习资料中的图表、知识整理、技巧归纳、重难点解析、试题训练等内容,在课堂之前进行自主学习。一般而言,第一轮复习的课堂,教师只讲核心考点。学生的自主学习可以形成与课堂的互补,保证第一轮复习全面规划与重点突破的有机统一。
再次,对核心考点的复习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一是要突破理论关,归纳整理出核心考点的微观与中观知识体系。知识体系是解答非选择题的必备知识储备,掌握并熟练运用微观与中观的知识体系,才能避免解题时“专盯一角爬不出来”的片面性窘境。如国家宏观调控,从微观上讲要弄清经济手段中财政、税收、利率、信贷、价格杠杆等微观知识体系,从中观上讲要弄清宏观经济政策、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道德手段等具体内容。二是打通实践关,要用理论之“矢”,射时事之“的”。近几年政治试题更多的是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迁移、拓展,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进行阐释、论证、探讨具体问题的能力,学生高考成绩的差异也主要体现在这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半月谈》、《时事资料手册》、《南风窗》等杂志了解时事热点,并有意识地运用教材基本原理去分析时事素材,或通过时事素材加深对基本原理的理解,使二者相得益彰。
2.处理好新旧教材知识点的衔接关系。2010年政治试题与2009年相比,无论是答案设计还是设问的设计,都进一步向新课程靠拢。新教材是2011年复习备考不可回避的内容。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在复习时要注意新旧教材知识点的差异性与互补性,存在差异的以新教材为准,存在互补的要整合知识点。同时要学会理性地看待新教材,以旧教材为主,以新教材为辅,不可主次颠倒。
 
(二)听课环节
第一轮复习在课堂教学上侧重于主干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对于一般知识不可能面面俱到。学生在听课时往往会呈现出不同的反应特征:尖子生会觉得一轮复习是在重复过去的东西,可以不听,“课堂吃不饱”;中等生会觉得只讲核心考点,既宽又深,似懂非懂,“课堂不知道吃了什么东西”,容易迷失自己,成绩徘徊不前甚至退步;后进生和跛腿生会觉得基础的东西都没有讲,自己又不懂,教师没有给出正确的处方,“课堂吃错了药”,干脆睡觉或者自己单干。以上三种层次的学生如果不能处理好课堂听课的目标与要求,最终都会怀疑第一轮复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并可能脱离复习轨道,或急功近利地疯狂做题。在一次次考试中反复出现基础知识的错误,由此陷入恶性循环。
就尖子生而言,一是要尽自己的能力挖掘知识的深度,“高筑墙”。听课过程中除了理解当堂课所讲的核心知识外,还要有意识地建立起不同章节之间的联系,通过相关试题理解核心知识应用的背景与条件,做到融会贯通;二是要拓宽知识面,“广积粮”、“引水入渠”,通过课外材料的阅读与思考来提升自己的学科素养;三是要把握学习的重心仍在教材,防止出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重课外轻课内的错误倾向,导致解题时思路出现偏差。
就中等生而言,要在原有新课似懂非懂的基础上重新巩固教材核心知识,力争在深度与广度有上所突破。一是认真听课,重复是理解之母。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课听两遍理解更深。二是积极主动向老师问问题,对于没有真正理解的东西不要留在后面,每一个复习的阶段都有各自的任务,问题积累得越多,后面的学习会越吃力。最后,要强化试题训练,中等生往往在第一轮复习阶段仍然会表现得和新课阶段一样的学习特点,对课堂对试题仍然会表现出不紧不慢的节奏,这是在无形之中消耗最关键的复习时机。只要在这一阶段表现出比新课阶段更主动、更严谨的学习作风,将会有很大提升空间。
就后进生和跛腿生而言,重点把握好对第一轮复习资料的使用,重在记忆与巩固基础知识,不要让课堂上的疑惑影响到自己学习的激情与动力。第一轮复习资料用得好不好、会不会用是这类学生提升学习成绩的关键。只有在考场上拿到基础分和中等难度试题的分数,才能树立学习的信心和保持持久的动力。
总之,无论是哪一层次的学生,要想在第一轮复习获得质的飞跃,必须要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勤于钻研的学习习惯。
 
(三)考试环节
考试是学习效果的检验工具,对学生而言,一次完整的考试应该由解题、试卷分析、错题研究几个部分组成。
1.解题能力训练。第一轮复习重点训练前两项解题能力即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所谓信息,包括背景材料信息与设问信息两个方面。在研读背景材料时,既要分析关键词与单个材料的信息,提取显性信息,又要分析多个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与整体联系,提取隐性信息。在研读设问时,既要明确设问角度(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或综合设问)与设问跨度(微观、中观、宏观或跨学科),又要挖掘设问的隐含信息与命题人意图。
    所谓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是建立在信息解读的基础之上的。信息是确定知识范畴的指针。在知识运用上,注意知识的跨度(微观、中观、宏观或跨学科);在思维养成上,注意训练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归纳与演绎相结合的逻辑思维能力,联系地、发展地、全面地看问题的辩证思维能力,以及既看到区别又建立联系的比较分析的比较思维能力。
2.试卷分析。学生对试卷的分析应该在老师评讲试卷之前完成。对于刚刚考过的试题,坚持“自己能够弄懂的坚决不等老师、坚决不求他人”的原则。老师评讲试题往往照顾面较广,学生可以只听自己不能弄懂的知识点以及自己虽然弄懂但老师进行了拓展与挖掘的知识。剩余时间可以用来整理和研究错题。
3.错题整理与研究。错题研究和通过题海战术不断重复检测自己已经弄懂的知识相比,其最大优势在于对学生自身弱点具有极强的针对性。研究错题是很多学生公认的好习惯。准备一个较厚、单页面积较大的错题本,便于粘贴和分析试题。错题整理的要求如下:
1)选择题:所选试题的右边或下面要有对错误知识点的分析,做到“凡错题必须回归课本相应考点”,第一轮复习对待试题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是重视回归课本与知识点再现,夯实基础,尽量减少遗漏知识、形成正确知识。
2)非选择题:所选试题按照知识板块即“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综合试题”板块进行整理。试题下面必须要有a、错误原因分析(获取材料信息有误、试题设问解读有误、知识点遗忘与遗漏等原因);b、所考查的知识点或知识框架;c、解题一般规律总结。
错题重质不求量,要充分认定一道错题的价值远胜于十道新题的价值!
4、试卷选择。一般而言,高三年级考试频率是非常高的,但近几年每次全国I卷考试结束之后,学生反映的问题往往是平时分数极高,高考却大失所望,这个矛盾充分说明了考试不仅在量而更重于质。因此高三的复习要考必要之试,考精要之试,质量不高的试题坚决不做,宁可熟悉教材、拓展视野、研究错题,也不能搞低水平重复建设,这样才能避免屡蹈“平时高分,高考低分”的覆辙。千万不能在高考升学的压力下“饥不择食、慌不择路”,在不知不觉中费了时间、耗了精力、降了效率,最后毁了成绩!
 
(四)反思环节
第一轮复习时间长、跨度大、基础性强、考试频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成绩波动、情绪波动、目标模糊等问题。这时学生通过淡化考试成绩、缓解学习压力、总结学习态度与方法,或者通过主动与老师谈心的方式来调整学习心态、规范学习方法、坚定学习目标。
需要说明的是,通观近几年全国文综I卷政治试题,比较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隐性考查。如一些试题的“文化含量”与“人文精神”很重,从把各种文化艺术形式作为选材的对象,到触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核---中国传统哲学,再到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关乎国家、民族乃至全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这对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果考生思想境界较低,人文精神缺失,必然对这些问题缺乏足够的关注与思考,答题时也必然缺乏应有的深度。因此,在第一轮复习中一方面要增强阅读面,如前面所提及的贴近教材、贴近现实的课外杂志,再如央视新闻频道的主要新闻栏目等。另一方面也要借助这些课外素材树立主流的价值观,思考知识与素材背后的价值追求,不断丰富自己的人文素养,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
 
 
 
 
 
 
                                                         本文发表于《中学政史地》

 

上一篇:2008年教师发表论文统计  下一篇:教师业务档案系统的基本内容和价值

相关文章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