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我要留言

漫话同情

2013-03-27 09:06:59 责任编辑: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 [字体: ]

                             漫话同情

                               夏露

同情是人类爱的具体显现,也是互助原则的具体行为,现实生活中总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灾难降临,人在遭受灾难的时候往往显得格外的孤立无援。这个时候接受亲朋好友的同情是绝对需要的。古代人没有什么防止灾难的能力,在巨大的灾难与苦难面前,只能产生畏惧和绝望。同情心正是在帮助别人渡过难关的过程中逐渐成为人的一种美德的。
古希腊哲学家亚力士多德在《修辞学》一书 晨专门论述了同情,他把同情定义为:“一种由于落到了不应当遭此不测的人身上的毁灭性的,令人痛苦的显著灾祸而引起的痛苦情感。”同情者会想象这种灾祸也可能落到自己或自己某位亲朋好友的头上,而且似乎还在眼前,非常清楚,产生同 情的人必定是这样一种人。中国古代的国有也早就关注了“同情”的心理表现,并且对它作了比较宽泛的解释。孟子说过:“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有孩子掉进水里,看到的人就算不会游泳,也会想方设法去救他。因为同情(恻隐)心是一种普遍的人性特征。美国教育家威廉·贝内特在他编写的儿童读物。《美德书》里,第一章就写到同情,他凤凰娱乐同情的解释是:“如果说,勇气是当别人面对困难的与他站在一起,那么同情就是当别人感到悲痛时与他站在一起。同情是一种认真对待别人的现实——不仅是他的生活境况,还是他的内心世界,他的感情的美德。它是一种与处于困境或不幸中的人结为伙伴,支持他,为他分忧的态度。”
同情是一种美德,但他只是一种由爱于互助派生出的情感,它不是万能的,也受到限制的。同情是一种善良的美好的情感,但要对真正需要同情的人施用才有意义,如果不分是非,不辨真伪外,监用这同情就会危害自己,像《农夫与蛇》的故事,对于那些坏人,施于同情,也许你是发自内心,但结果却适得其反,也 就失去了同情的意义,此外,同情多是强者对于弱者,富者对于穷者,就难免夹杂着一种“施于”的色彩,如果同情有了这样色彩,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同情, 反而是一种炫耀。我们常说“同情心”,“同情于心”相联才是真同情。
真诚的同情能给弱者和贫困者以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这种帮助还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更重要的还是在人的心灵中撒下爱的种子,使一个人明白,这个世界上,除了灾难,自私、冷漠之外,还有一种温暖和关怀,这种关怀对于给予者来说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但对于被给予者来说却可以享用一生。正如一首歌里所唱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上一篇:透明诠释  下一篇:弱者的歌唱

相关文章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