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我要留言

湖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体育与健康教学实施指导意见

2013-03-27 09:49:29 责任编辑: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 [字体: ]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的精神,加强和改进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工作,推进我省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的实施,提高课程实施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制定本意见。
一、指导思想
1.文件精神
   《中共中央国务院凤凰娱乐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学校教育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因此,体育与健康课程更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这正是新课程体育与健康学科的深刻含义。
2006年12月23日,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全国亿万学生中掀起体育锻炼的热潮,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下发了《凤凰娱乐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从2007年开始,结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全面实施,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深入地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使85%以上的学生能做到每天锻炼1小时,掌握至少2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使体质健康水平切实得到提高。
2007年5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凤凰娱乐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以下简称中央7号文件)指出,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提出要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把健康素质作为评价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广泛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要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要举办多层次多形式的学生体育运动会,积极开展竞技性和群众性体育活动;确保青少年休息睡眠时间,加强对卫生、保健、营养等方面的指导和保障;要加强学校体育设施建设;加强体育安全管理,指导青少年科学锻炼等等举措。中央7号文件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广大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的高度重视和巨大关怀。
2008年7月14日,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7号文件和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加强我省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广大青少年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并结合湖北省实际提出了《凤凰娱乐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实施意见》(鄂发〔2008〕10号),实施意见提出:进一步增强做好青少年体育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认真落实国家对青少年体育工作的各项规定和要求;切实保障青少年体育工作健康持续发展;落实健康教育,改善学校卫生条件和学生的营养状况。
为此,湖北省教育厅要求,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在阳光体育运动全面启动后,要以“达标争优、强健体魄”为目标,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执行国家对体育课时的规定;落实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开展群众性的学生体育竞赛活动;学生应掌握两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继续深化“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形成“校校有特色、班班有活动、人人有特长”全员参与的群众体育局面,提高广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使“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口号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2.课程性质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将课程的性质定位为: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高中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它具有鲜明的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是高中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决定了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同其他文化课程具有本质的不同。文化课程主要在室内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重视的是学生的知识的积累和认知的发展,体育与健康课程主要是在室外对学生进行身体教育和运动教育,强调的是体能的增强、技能的掌握和正确态度行为的形成等。这就决定了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与学的主要手段,是体能的练习、运动技能的学习及参与运动的行为。学生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没有身体力行,就不可能增强体能和掌握运动技能,强身健体就无从谈起。当然,在体育学习中,也有知识的学习、心理健康的教育和道德品质的培养等,但这主要是贯穿于身体练习的过程中,并通过身体练习来完成的。
体育与健康课程有别于一般性的闲暇活动或健身活动,前者更多地体现为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高中学生较为系统地学习和掌握自己所选择的运动知识和技能,旨在形成运动爱好和专长,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3.基本理念
(1)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应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力图构建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有机结合的课程结构,融合与学生身心发展密切相关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关注学生健康意识和良好生活方式的形成。无论是目标的确立、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的采用都要围绕“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来进行,以培养学生的健康体魄,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
(2) 改革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努力体现课程的时代性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大胆改革,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体现课程的时代性。在课程内容方面,重视改造传统运动项目和引入新兴运动项目,精选适应时代要求的、利于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作为学习内容;在教学方式方面,力求改变单一的灌输式教法,改变过于强调讲解、示范的教学形式,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践的良好的教学氛围。
(3) 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根据高中学生生理、心理日趋成熟的特点,十分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重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以促进学生学会学习,提高体育学习和增进健康的能力。因此,从课程设计到课程实施的各个环节,在注意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情感和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主动构建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提高创新思维以及分析和解决体育与健康实际问题能力的过程。
重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并不排斥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和引领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需要进行示范和讲解,仍需要指导学生纠正错误动作,但教师不要过分强调自己的作用,不要过多地花时间进行示范和讲解,特别要注意学生在技术、技能中存在的差异性,不必要也不应该让全体学生去掌握同一种技术,要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并能够学习的技术。因此,要重视体育课中的分层教学,让学生在不同层次上得到提高。
(4) 注重学生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形成,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运动爱好和专长,不要求学生学习所有的运动项目。几十年的实践表明,学生样样都学,样样都不精,难于形成运动爱好和专长,难于使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和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提倡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让他们有选择地学习一项或几项运动项目,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运动专长,因为学生有了运动专长,他们才可能体验到成功感、愉快感和自我价值感,进而参与体育学习和活动的积极性才会提高,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才可能形成,也才会将体育活动当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课程实施中,从目标的制定到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方法的更新,都应特别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促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以全面发展体育学习能力和提高所学的运动技能水平,培养积极的自我价值感,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
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要组成成分,其具体目标共包括五个方面:
1.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
增强体能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要目标。体能是指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身体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良好的体能可以保证人们胜任日常的生活和学习而又不易疲劳,并且还有余力享有休闲和应付所遇到的压力。体能包括与健康有关的体能和与运动技能有关的体能。前者包括心肺耐力、柔韧性、肌肉力量、肌肉耐力、身体成份等,后者包括从事运动所需要的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等。其中有些体能成份既是与健康相关的体能,又是提高运动技能所需要的体能。
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是体育课程文化传承的目标。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知识、技能体系,体育课程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自己的学科知识体系,应该通过本门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科学从事体育锻炼的原理、方法和技能。课程目标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体育知识与技能,更重视学生对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应用,即将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应用于体育锻炼实践和生活实践。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1~9年级)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较为注重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和全面性,高中阶段(10~12年级)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则更强调教学内容的多样性与选择性。
2.培养运动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是体育与健康课程要达到的重要目标,因为学生只有真正地形成了锻炼习惯,他们才能自觉地坚持锻炼,才能切实地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才能使体育锻炼成为生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使学生形成体育锻炼习惯的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明确体育锻炼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更重要的是从培养学生对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入手,使学生在从事运动的过程中,形成运动的积极情感,体验成功的乐趣,这样才能真正养成自觉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
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不仅要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而且还要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体育活动对于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这是由体育活动本身的心理特性和社会特性所决定的。例如,学生在体育活动时,既需要交往与合作,又存在相互竞争的现象。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有效地通过体育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是每一位体育教师应重视的问题。
4.具有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健康的生活方式对每一个学生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都具有长远的意义和作用。虽然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受学校教育多门课程的综合影响,仅靠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不够的,但体育与健康课程可以结合本门课程的特点努力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另外,应使学生将个人的健康和群体的健康看成是一种社会责任,因为个人的健康不仅是个人幸福的需要,也是国家和社会进步的需要。同时,还要使学生在关注自己健康的同时,学会关注他人的健康。只有这样,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才会提高。
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是体育与健康课程十分重视的目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育人目标必须结合体育的特点,通过体育教学过程来实现,要使学生通过体育学习和活动形成积极进取、不畏困难、敢于拼搏、乐观开朗、热爱生活的积极态度及形成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的观念。
三、课程设置
体育与健康课是国家课程改革方案规定的全体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必修内容是对全体高中学生必须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共同内容,是学生获得基本知识和技能的保证,重在为学生的发展打好共同基础。选修内容是提供给学生选择的,旨在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创造条件。
1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系列、模块与项目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改变了传统的按运动项目划分课程内容和安排课时的方式,采取根据课程目标体系并结合体育活动内容构建相互关联的新的内容体系。体育与健康课程系列包括:运动系列和健康系列。共有七个系列:即田径类项目、球类项目、体操类项目、水上或冰雪类运动项目、民族民间体育类项目、新兴运动类项目6个运动系列和一个健康教育专题系列。每一个运动系列里面有若干个单项组成一个个模块,一个项目就是一个模块,比如球类里面有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等内容,体操类里面有技巧运动、器械体操、健美操及舞蹈等内容。
2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分设置与选项要求
普通高中三个学年体育与健康课程共198学时(每1学分18学时)。其中田径1学分,健康教育1学分,为所有学校、学生必须选择和完成的学分。田径1学分,原则上应该一次性在18学时中完成,健康教育的18个学时可根据高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安排在高中三个学年(六个学期)中完成,建议每学期3学时。健康教育课的形式可结合教学内容灵活多样地进行。
除田径、健康教育共2学分为必选学分外,学校应根据地区、学校特色和体育传统及学生兴趣等选择4~5个学分作为必选学分,选择的内容如田径、游泳、球类、体操等。其他学分可以根据学校实际条件、教师及学生实际情况在田径类、球类、水上运动类、体操类、民族民间体育和新兴体育项目中选择。每位学生应完成一个模块18学时的学习时间,经考试合格后才能获得相应的学分。
学生可以在某个系列中选修多个模块而获得相应学分,也可以在某个系列的某个模块中获得多个学分,如某个学生在篮球模块1中获得1个学分后,还可以在篮球系列中继续学习篮球模块2获得第2个学分。应该允许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项目。
3课程设置与安排(表1)
1   体育与健康课程设置与安排表

          年级、参考比重
分类、内容
高一
高二
高三
备 注
 
 修
 
必修必选
体育与健康
基础知识
3
3
3
3
3
3
1.必修必选2学分(36学时,含田径1学分,健康教育专题1学分)
2.必修选项9学分(162学时,在水平五和水平六的运动技能中各设立的六个系列中选学)
3.学生每完成一个模块(18学时)的学习,且成绩合格即可获得1个学分
田 径
18
 
 
 
 
 
必修选项
球 类
15
33
33
33
33
15
田径类
体操类
水上或冰雪类
民族民间体育类
新兴运动类
 发展身体素质
结合各项体育教学内容安排
学  分
2
2
2
2
2
1
周学时
2
2
2
2
2
2
 
学 分
2
2
2
选修学时、时间由学校统一安排
对 象
有志于向体育运动及相关专业方向发展的学生
内 容
从水平六运动技能中选或由学校根据场地器材和学生情况而定

各校可根据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师资特点以校外资源的利用等情况,设置切实可行的选修系列与模块内容,让学生在规定的范围内选修。
由于学生运动兴趣爱好不同,对课程学习内容选项的不同,各项学习的人数不等,学校组织排课的方式有所不同,其主要有全校选项排课制、年级选项排课制、年级大班选项排课制、班内选项排课制四种,各校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操作。
因课程设置必修与选修和选修项目多且人数不等,必然形成多种教学方案,对此种情况建议作如下安排:健康教育必修课每学期安排3课时,三年完成18学时。田径类运动系列必修可安排在高一上学期完成,一学期18课时。选修系列的多模块教学每学期以2个模块为宜,每一模块为一个大单元教学(18学时)。省级示范校应具有开设6个选修课程模块的能力。
四、教学建议
1切实做好选项教学
选项教学对体育教师提出了高层次的体育专业和专项知识、技术、技能和修养的需求,同时,学生能否有效地选择学习内容是关键,学校指导和体育教师具体帮助学生选项是十分必要的。因此,要具体做好两点:①在起始阶段要引领学生学习理解选项学习的意义,认识自己的身体、心理状况,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点以及学校提供的课程选项信息项目、时间、教师姓名、该项人数及该项要求等,确定所选项目;②在学习过程中或一个学习阶段后,教师要及时了解研究学生学习状况及需求,加强对学习模块的指导,还可以就再次选项的时间及内容给予指导,使学生不断提高体育学习能力与水平。
2.改革体育与健康教学方法
体育教师在注意选择适当的教学组织形式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
(1)学生学法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要改变单一的接受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以提高学生学会体育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运动知识和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
自主学习:在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中,要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和能动性,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进行学习,鼓励学生自主设置学习目标,发展学习策略,进行自我监控和评价,使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
合作学习:在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要求小组中每位学生积极承担完成共同任务的个人责任,并通过相互联网交流、相互支持和相互配合,有效解决组内存在的主要问题,实现小组共同的目标。同时,小组中的每位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氛围中,不断提高学习效果,发展社会交往能力。
探究学习:在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中,可能通过确定主题,创设有助于学生探究的情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探究学习强调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学内容老师可以只提要求,让学生进行尝试学习。
(2)教师教法
教师的教法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应认真考虑怎样教才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高中体育与健康课教学要改变过去单一的灌输式教法,改变过于注重讲解、示范的教学形式,应给学生的体育与健康课学习留有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教学要关注学生多种体育能力发展,教师应改变过于重视传授运动知识和技能的教法,通过运动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努力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多方面目标,以充分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功能和价值,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以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应转变角色,摒弃“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以教促学、互教互学、相互尊重、相互补充,与学生一起加强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理解,共同创设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
3制定科学合理的单元教学计划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强调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既要注意水平教学计划的整体构思,又要关注学习过程中多维度学习目标的实现,因而更倾向于重视宏观教学计划的设计。单元教学计划可以看成是构成水平教学计划的分子,由许多分子组成了完整的水平教学计划。它既是水平教学计划的分解与细化,也是课时计划的主要依据。
(1)正确理解教学单元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提倡以围绕目标组合内容的教学单元为基本单位来组织和实施教学,因此,体育教师首先要理解单元教学的含义和意义,以及单元教学与教学单元的区别。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单元教学计划既是水平教学计划的细化,又是制订课时计划的主要依据。单元教学计划在水平教学计划与课时计划之间起了一个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
由于教师、教学对象、教学条件的不同,同一个教学单元所设计的学习目标,可以存在一定的差异。单元教学计划作为学时教学计划的依据,教学内容可以事先确定,但其时间的集合并不是固定的。因此,单元教学计划与传统的学期和学年教学计划相比,使教学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2)制定单元计划的步骤与基本要求
①确定目标:体育教师应根据水平教学计划,并结合专项的特点,列出各个单元的学习目标。
②选择与设计学习内容:体育教师应依据单元学习目标,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体育基础等,并考虑本校的场地、器材、季节、气候等特点,具体选择、设计和安排学习内容。
③分配上课时数:体育教师应将有助于实现学习目标的内容、教与学的主要手段等合理地分配到每次课中。
(3)制订学时计划
学时计划是单元教学的具体执行计划,是以一个学时为单位来设计和安排的。学时计划的制订应反映出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步骤、教与学的方法及手段、场地布置、保护与帮助、运动负荷、教学反馈等方面内容。学时计划的形式强调多样化,操作时采用文字、表格、流程图等形式。
(4)制订教学计划的基本要求
突出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践性: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实践性课程,要保证绝大多数教学时间用于体育实践活动,在充分保证体育实践课的前提下,也可以安排少量课时讲授体育的有关知识,教师应鼓励和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有关材料,使学生更多地了解或掌握体育知识和方法。
保证教学计划安排和实施的灵活性:在制订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计划时,应根据教学和高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教学内容的性质、作用和难易程度进行安排。在教学计划实施过程中,还可根据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状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
4.加强教学管理,规范课堂教学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给学校留充分选择的空间和余地,这有助于体育教师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特色、创造性的组织教学工作,有助于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教学水平,同时,促使体育教师面临许多新问题和困难,如教学计划的制订,学生的选项教学以及场地器材的安排等问题,因此,各校应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以及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研究新问题,制订新策略,充分保护和发挥体育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规范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管理,保证教学质量,形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特点鲜明的体育教学特色。
5充分挖掘和开发利用体育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实施体育与健康新课程,完成课程目标的一个重要手段。当前各地区各个学校的体育教学条件存在较大的差异,体育教学条件达不到办学标准的学校还大量存在,因此学校和教师应摒弃“等靠”的思想,挖掘地方体育文化的特点和学校的体育运动传统,体现时代性、选择性和民族性,形成自己的体育课程资源特色。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包括六个方面,一是人力资源的利用与开发;二是体育设施资源的利用与开发,要求农村地区体育器材缺乏的学校,必须自制一、两种简易器材,如:沙包、轮胎、毽子等,以满足学生的体育学习需要;三是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包括现有运动项目的改造,新兴运动项目的引用,民族民间体育项目的开发等;四是课外和校外资源的利用与开发;五是自然地理环境资源的开发;六是体育与健康信息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6.加强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积极开展以校为本的体育教学研究,充分发挥体育教研组教学管理和教学研究的职能,在深入学习领会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精神的基础上,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编写学年、学期、单元、课时教学计划,针对教学实践和教学改革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并坚持反思教学情况,定期检查教学计划、课程目标完成的情况,以不断总结经验,解决问题,推进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的实施。同时,教师要在夯实体育教学基本功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加强体育专业素养的提高,一专多能,以适应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选项教学的要求。
五、评价建议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评价是通过系统地收集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学习成绩、体育教师的教学情况等信息,依据一定的标准和方法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对课程的教与学进行诊断,并确定课程目标责任制的达成程度,它是不断完善课程建设的重要依据和途径,教学评价过程一般包括确定评价目标、选择评价的内容和方法、收集评价所需要的信息、依据标准进行评价四个步骤。
1.学生学习评价的建议
(1)学习评价的目的
①了解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情况,以及达成学习目标的程度;
②判断学生学习中存在不足和原因,以便改进教学;
③发现学生的潜能,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能力、水平、个性的机会,并鼓励和促进学生进步与发展;
④培养与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
(2)学习评价重点的转变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内容与传统的体育课程相比有较大转变,因此,学习评价的重点也相应有所转变(表2)。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重点的转变
 
不太强调
比较强调
1
评价运动成绩
评价与教学过程较为相关的态度、行为等
2
评价体育与健康知识的记忆
评价对体育与健康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3
评价单一运动技术掌握的水平
评价所选运动技术的运用和运动参与程度
4
仅评价最终成绩
既评价最终成绩,又重视学习过程和进步幅度
5
仅由教师进行外部评价
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相结合
(3)学习评价的内容
课程标准在构建评价体系的时候,把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意表现和合作精神、体能、知识与技能纳入学习成绩评定的范围,并让学生参与评价过程,以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①体能的评价:学生体能学习成绩评价的内容有助于促进学生体能的全面发展,各校可参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自行安排,具体的考核项目学生可以有一定的选择权。
②知识与技能的评价:学生体育与健康知识成绩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对体育与健康的认识,以及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方法的掌握与运用;专项运动技能掌握与运用情况的评价应根据各校和学生选择的具体运动项目进行,具体的评价内容可以包括规定动作的展示,在教学比赛中学生所学专项运动技能的运用、学生擅长技能的展示。
③学习态度的评价:学生学习态度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在体育与健康课上的出勤与表现、学生在课外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参与体育与活动和健康教育活动行为表现。
④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的评价:学生情意表现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情绪调控能力、自信心和意志表现;学生合作精神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交往能力、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⑤健康行为的评价:学生健康行为的内容主要包括生活习惯(如是否吸烟和酗酒、饮食习惯等)、遵守作息制度的情况、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等。
(4)学习评价的方法
根据高中学生的特点,学习评价可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如观察、口头评价、测验、技能评定、展示、成长记录、量表评价等。体能的评价可采用测验、成长记录等方法;知识与技能的评价可采用观察、展示、技能评定、口头评价、测验等方法;学习态度、情意表现和合作精神的评价可采用观察、量表评价、口头评价等方法;健康行为的评价可采用观察、口头评价、量表评价等方法。
在评价时,要注意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绝对性评价和相对性评价相结合,普通高中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成绩的评价应根据各校的教学条件、学生情况、评价项目等采用等级评定或百分制评价。
(5)学习评价的形式
学生的学习评价既要有教师的评价,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自我评价——学生对自己的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健康行为等进行的评价。
相互评价——学生对组内其他成员的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合作精神、健康行为等进行的评价。
教师评价——教师依据学生的学习目标达成程度、行为表现和进行幅度等,参照学生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的情况,对学生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健康行为等五个方面的学习成绩进行综合评价。
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较为扎实的知识与技能基础以及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中,体育教师应积极指导、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并加大学生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在成绩评价中的比重。
(6)学习评价建议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是对学生的学习表现以及达到学习的程度进行的判断等级评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应注意:
①评价内容的全面性与选择性——学习评价应以《标准》中提出的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方面的具体目标为依据,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具体的评价内容学生应有一定的选择权。
②评价方法的个体差异性——学习评价应有利于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目标的实现,并能考虑到学生在体能、运动技能等方面的差异,以充分激发与调动每一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挖掘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潜力,促进学生进步和发展;
③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学习评价应注意发挥高中学生的自主性与能动性,将学生和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与教师评价有机结合起来。
为了保证学习评价结果的信度和效度,降低评价的消极影响,应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走出只重视评价的甄别功能的误区,在评价学生的体能和运动技能的同时,还要重视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健康行为等方面的发展,以真正体现“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理念,真正体现评价的公平性和教育功能。同时,还应在一定范围内允许学生依照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所擅长的项目和内容来参与评价。
现以排球运动模块单元教学计划为例提供一个高中学生进行选项学习评价案例(表3)供参考。
表3   排球运动学习评价表
学号         姓名     性别        年级      班     
            评价标准
评价内容
自评分
(20%)
互评分
(20%)
师评分2
(60%)
合计分
权 重
得 分
运动技能
传球
 
 
 
 
0.4
 
垫球
 
 
 
 
 
扣球
 
 
 
 
 
发球
 
 
 
 
 
学习态度
 
 
 
 
0.1
 
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
 
 
 
 
0.1
 
健康行为
 
 
 
 
0.1
 
 能
50米
 
 
0.3
 
1分钟跳绳
 
 
 
引体向上(男)
仰卧起坐(女)
 
 
 
综合评定等级
 
实 上 课 时
 
总 分
 
任课教师评语:
 
 
                                          签 章:       
                                
 
 
 
 
注:体能类评价标准依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2.教师教学评价的建议
体育教师评价是课程评价的重要内容,运用恰当的评价理论和方法对教师的教学活动与结果,以及教师的专业素质进行评价,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1)评价目的
体育教师评价的目的是通过对体育教师教学工作的质量效果、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进行客观、公正、及时的评价,为体育教师提供具体、准确的反馈信息,以促进教师改进教学工作,不断提高体育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
(2)评价的内容
体育教师评价包括体育教师专业素质评价和课程教学评价两个方面。
①体育教师专业素质评价
体育教师专业素质评价包括对教师的职来道德、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三方面的考核评价。
教师的职业道德主要包括:正确的职业态度、敬业精神;热爱与尊重学生、诚恳待人、团结合作的行为表现等。
教学能力主要包括:对《标准》、教科书、教学参考资料的理解能力;学习、掌握与运用现代教育理论、体育理论、健康理论的能力;设计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能力;恰当指导学生学习掌握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的能力;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以及利用和开发体育健康资源的能力等。
教育科研能力主要包括:根据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发展不断充实和完善自身素质的能力;发现并提出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有关的课题,以及进行研究设计的能力;进行教学研究、撰写科学研究论文的能力等。
②课堂教学评价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是通过发展性评价激励体育教师不断改进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工作。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评价应关注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即教学活动对达成教学目标的有效程度,应特别关注学生在体育与健康课学习中的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等情况,并以此作为对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的重点。
(3)评价的组织与实施
体育教师专业素质的综合评价主要由学校领导和教师本人进行,同时采用同行评价形式,一般可每学年进行一次。
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评价主要采用教学自我评价、同行评价、专家评价、学生评价和学生成绩分析等多种评价形式进行,教师的课堂教学自我评价可采用每堂课后在教学日志或教案上作简要评述的方式进行;由学生、同行或专家进行课堂教学评价,可采用随机的方式在每学期进行若干次;课程教学实施的阶段性或总体评价应在课堂教学评价的基础上,由学校组织至少每学年进行一次,并将评价结论和修改建议及时反馈给被评价教师本人,应提倡体育教师的自我评价,以便于体育教师在教育教学的不断反思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与水平。
六、保障措施及研究专题
1组织保障
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领导要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度出发,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切实加强领导,落实专人分管。充分发挥课改领导小组、综合研究组、学科指导组的支持和督导功能,做好课改工作计划的制定,督促落实课改实验工作,保证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工作与学校体育工作的整体推进。
课程改革领导小组由教育行政部门的主管领导直接负责,负责课程改革的宏观决策,审定课程改革实施方案,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管理和指导全省新课程改革工作。
2政策制度保障
(1)建立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激励机制。对在课改试验中成绩突出的学校和教师予以表彰和奖励,并把课改实验工作列入对学校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列入教师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定期开展新课程实验优秀课观摩展示活动和经验、论文研讨交流活动。
(2)建立有效的教研制度,开展课题研究,建立省、市、区(县)、校四级教研活动制度。市、区(县)级可开展现场课堂教学、说课、教学讲座、课题实验、案例与论文评比等活动;各校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课改教学教研活动。
3经费物质保障
(1)各市、区(县)要设立新课程改革专项资金,保证新课程的顺利实施;同时,各区(县)要按照新课程要求,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为新课程的顺利实施提供物质条件保障。
(2)根据教育部的要求,每年拨付相应款项,设置课程改革基金会专项经费,专门用于开展有关教育教学活动,保证教师培训和科研等所需资金。
(3)凡学校按课程及教材要求,所需场所、设施及其它物质条件,有关部门要给予大力支持与帮助,确保场地器材等充分到位。
 4.社会舆论保障
(1)认真做好宣传工作,教育全校师生了解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选修教学的意义、要求和实施办法,引导师生、家长、社会理解与支持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充分利用电台、电视台、报纸等媒体,宣传新课程改革的进展情况,报道已取得的成绩,扩大社会影响。
(2)召开新课程改革实验动员大会,介绍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情况与趋势,部署课程改革实验的具体工作。
5加强对体育与健康学科教师的培训工作
(1)培训目标
①以师德教育为纲:以促进中学学生身心素质健康发展为出发点,明确体育教师的职责,明确新世纪对体育教师思想品德和智能结构的要求;
    ②以教育观念为先导:了解体育课程及体育课程理论的演变历史,了解世界各国体育课程的发展对体育课程改革的要求,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新理念,转变教育观念,为推进中学体育课程改革提供理论准备;
    ③以提高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重点:应改变学校体育单纯以体质为主的观点,建立身体、心理、社会适应以及道德等协调发展的健康观,提高能力,掌握方法,具体落实素质教育;
    ④以课程标准和中学体育教学实际为依据:在理论课程方面,要加强新课程理念和《课程标准》设计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和核心内容的培训;在实践课程方面,要改变以竞技运动项目为主线的分类体系,建立实现身心健康协调发展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新体系;
    ⑤掌握以多媒体计算机为基础、网络教育为核心的现代教育信息技术;
    ⑥掌握体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通过科研实践提高体育科研的能力。
    (2)培训内容
通识培训:了解新课程理念、建构背景、课程改革的目标、任务、具体内容和要求,明确教师的角色定位。
学科培训:掌握新课程标准及其特点,明确课程设置的原则、新课程的实施与评价办法,了解新教材的体系、主要内容和教学要求。
(3)培训方法
    ①改变灌输式教学模式,采用开放式、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尤其强调在导师指导下学员的自主学习、自主研究和自主实践,切实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
    ②专业基础理论的培训以导读、导论等形式进行,由专家进行学科前沿理论专题讲座,并组织学员开展论坛、座谈讨论、小型论文报告会等活动,使学员吸收、消化、理解、掌握学科前沿理论,树立新的体育教育观念,打好继续教育与继续发展的理论基础。
    ③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在导师指导下,使学员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大量实践活动,提高学员应用基础理论解决教学实践问题的能力。
④组织交流展示活动。以各地区体育文化传统和体育特色为基础,交流展示各地民族民间体育活动和新兴运动类体育项目(诸如轮滑、攀岩、定向越野等)的开展情况。
⑤实地考察。考察内容一般包括:国家级示范高中整体教育教学改革的经验与成果;体育名师教学现场;体育特色、传统学校教学与课余训练。

相关文章

  • 暂无内容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