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我要留言

2016年黄石市中考考试说明

2016-04-07 10:00:46 责任编辑:招生办 来源: 浏览次数: [字体: ]

黄石市2016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

 

语    文

 

一.指导思想

以立德树人,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指导思想,贯彻新的课程理念,落实新的课程标准。语文中考应有利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有利于新的课程计划的实施,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有利于倡导学习方式的改革。语文中考要为初中学生的合理分流提供科学的依据,为语文的课堂教学改革提供积极的导向。

二.命题依据、原则

命题以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7—9年级)、本考试说明为依据,以本届初中所用语文教材为主要参考内容。命题应反映初中课程改革和中考改革新趋势,力求客观全面科学地考查考生的读写能力、审美意识、探究水平以及语文基本知识的积累和运用;努力做到考试理念和考试命题相一致、考试中的语文情境与生活中的语文情境相一致。

   三.考试内容及要求

(一)考试内容

1、积累及运用。

(1)正确认读并规范书写义务教育阶级课标要求掌握的汉字,识别成语中的错别字,正确辨别和使用同音字、形似字、多音多义字。

(2)掌握教材中所学词语的基本语义,并能根据语境正确使用词语。

(3)了解句子成分、结构及句间关系,辨析常见的语病。

(4)了解说明类文本的基本知识,具备按要求进行信息检索和整合的能力。

(5)在语境中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6)了解教材所涉及的中外重要作家、作品等基本常识;了解教材中推荐的文学名著的主要内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艺术特色等。

(7)准确默写教材中要求背诵的古诗文或段落;熟练掌握课本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了解文言文常见的句型句式。

2、古诗文阅读

(1)文言文阅读。能根据已学文言知识和注释读懂文章的主要内容,能根据语义断句,能在具体语境中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能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句子,能概括文章的中心。

(2)古诗词阅读。能理解和把握诗词的基本内容和作者的感情倾向。

3、现代文阅读。

(1)实用类文本阅读:根据文章的表达方式和体裁特点,理解把握文章内容;对复杂内容进行筛选、归纳、提炼和表达;能分析文章的结构和思路,归纳文章的主旨,评析作者的观点。

(2)文学类文本阅读:对作品中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能对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进行品析,对作品中突出的艺术特点进行识别和体会,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并能作出自己的评价。

4、写作

(1)以复杂记叙文写作为主。写人叙事能做到感情真挚、思想健康、内容充实、语言通顺、结构完整、标点正确、书写规范工整。

(2)能在准确审题的基础上流畅行文,力求立意新颖而有一定启发性,情感真切而有一定感染力,描述逼真而有一定想象力,语言生动而有一定表现力,结构安排合理而有所变化。

(二)能力要求

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这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D.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A、B、C、D、E、F六个能力层级有不同程度的考查。

四、试卷结构

试卷满分为120分。试卷分为四大板块:基础及运用(约占20分),文言文阅读(约占14分),现代文阅读(约占26分),作文(60分)。试卷试题总体难度适中。试题题型包括选择题、填充题、简答题等、写作题等。

 

数     学

    一、指导思想

  (一)数学学业考试要有利于引导和促进数学教学,体现《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倡导的基本理念,落实《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有利于引导和改善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促进学生素质发展;有利于高中阶段学校综合、有效地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

  (二)数学学业考试既要重视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与技能的评价,也要重视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发展状况的评价。

(三)数学学业考试命题应当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思维特点、数学背景和生活经验编制试题,使具有不同认知特点、不同数学发展程度的学生都能表现自己的数学学习状况,力求公正、客观、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通过初中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所获得的发展状况。

     二、命题的基本原则

(一)考查内容要依据课标体现基础性

要突出对学生基本数学素养的评价。试题应首先关注《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最基础、最核心的内容,即所有学生在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解决问题过程中最重要的、必须掌握的核心观念、思想方法、基本知识和常用的技能。一方面,具体的考查内容涵盖《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涉及到的知识领域;另一方面,所有试题(包括求解过程)中所涉及的知识与技能也以《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不能扩展范围与提高要求。特别是《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没有要求掌握的具体知识不能成为解决问题过程中实质性或必备性的内容。

  (二)试题选材要贴近学生体现公平性

  数学学业考试的考查内容、试题素材和试卷形式在总体上对每一位学生而言应当是公平的。即要避免需要特殊背景知识才能够理解的试题素材,也要避免试卷的整体表达方式有利于一种认知风格的学生、而不利于另一种认知风格的学生。对于具有特殊才能和需要特殊帮助的学生,试卷的构成应考虑到他们各自的数学认知特征、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给他们提供适当的机会来表达自己的数学才能。

  (三)试题背景要源于生活体现现实性

  试题背景来自于学生所能理解的生活现实或其他学科现实,与生活或社会相关的题材应当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能够在当今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找到原型,试题所蕴涵的数学应符合学生所具有的数学现实。

  (四)试题设计要合理准确体现科学性

试题内容与结构应当科学,题意应当明确;难度分布合理,难点应分散;试题表述应准确、规范,避免因文字阅读困难而造成的解题障碍。试题的求解过程应反映《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倡导的数学活动方式。适当增加教材改编题,引导教师重视教材,克服以练代教、盲目训练的弊端。

     三、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一)试卷分数、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闭卷笔试。计算器不能进入考场。

(二)试卷知识内容分布

      数与代数约60分; 空间与图形约46分;统计与概率约14分。

(三)试卷试题难易程度分布

      较易试题约60分; 中等难度试题约36分; 较难试题约24分。

(四)试卷题型、分值分布

      选择题10个,30分; 填空题6个,18分; 解答题9个,72分。

    四、考试内容及达标层次

(一)考试内容和要求

考试内容是指《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所规定的学习内容。

凤凰娱乐考试内容的知识要求由低到高划分为A、B、C三个层次,且高一级层次要求包含低一级层次要求。

A:知道或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从具体情境中辨认或举例说明对象,描述对象的特征,阐述此对象与有关对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B: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用于新的情境中,解决有关的数学问题和简单的实际问题。

C:通过阅读、观察、实验、猜想、计算、推理、验证等数学活动,理解或提出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综合使用已掌握的对象,选择或创造适当的方法,实现对数学问题或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解决。

数学学科中考注重考查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考查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考查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内容的变化考查也要有所变化。

(二)考试内容和要求细目表

考试内容

考试要求

A

B

C

数与代数

数与式

有理数

理解有理数的意义

能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无理数

了解无理数的概念

能根据要求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

 

平方根、算术平方根

立方根

了解开方与乘方互为逆运算,了解平方根及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非负数的平方根及算术平方根,会用平方运算求百以内整数的平方根了解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数的立方根会用立方运算求百以内整数(对应的负整数)的立方根

 

 

实数

了解实数的概念

能进行简单的实数运算

 

数轴

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考试内容

考试要求

A

B

C

相反数

绝对值

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了解的含义

能求实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

 

有理数运算

 

理解乘方的意义

理解有理数运算律

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以内为主)

能用运算律简化运算;运用的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问题

近似数和科学记数法

了解近似数的概念;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能按问题的要求对结果取近似值

 

 

 

 

 

 

代数式

 

 

 

 

 

了解代数式,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会求代数式的值

能分析简单问题的数量关系,并用代数式表示;能解释一些简单代数式的实际意义或几何意义;会求代数式的值;能根据某些代数式的值或特征,推断这些代数式反映的一些规律

运用恰当知识和方法,对代数式变形,解决有关问题

整式

 

理解整式的概念;了解整数指数幂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理解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了解公式的几何背景;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及其与整式乘法之间的关系

掌握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的法则;能进行简单的整式加法和减法运算;会进行简单的整式乘法运算;能利用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进行简单计算;会用提公因式、公式法(直接利用公式不超过两次)进行因式分解(指数是正整数)

 

考试内容

考试要求

A

B

C

分式

了解分式和最简分式的概念

能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会进行简单的分式加、减、乘、除运算;会选用恰当方法解决与分式有关的问题

 

二次根式

了解二次根式和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

能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对代数式作简单变形;会进行二次根式的简单运算(不要求分母有理化)

 

数与代数

方程与不等式

方程

 

了解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数学模型;了解方程的解的意义;会由方程的解求方程的待定系数的值;了解估计方程解的过程

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方程的解是否合理

运用方程和不等式的有关内容解决有关问题

一元一次方程

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概念

熟练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二元一次方程组

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有关概念

 

掌握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能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分式方程

了解分式方程的有关概念

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

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概念;理解配方法;会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判断根的情况

能用适当的方法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能用根的判别式解决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有关问题;会用根与系数的关系解决有关问题

考试内容

         考试要求

A

B

C

不等式(组)

了解不等式的意义;理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能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会用数轴确定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不等式组的解集;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简单问题

 

函数

函数的意义

 

了解常量和变量的意义;了解函数的概念和三种表示方法;会用描点法画出函数的图象,并能求函数的值

能举出函数的实例;能用适当的函数表示法刻画简单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并能确定自变量取值范围;能结合图象对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进行分析;能用函数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运用函数的有关内容,探索有关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结合对函数关系的分析,对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和变化情况进行初步探究

一次函数

理解正比例函数;了解一次函数的意义;理会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了解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

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会画出一次函数的图像;结合图象和表达式,掌握和时,一次函数图象的变化情况

运用一次函数、方程、不等式的有关内容解决有关问题

二次函数

了解二次函数的意义;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通过图象了解二次函数的性质;会用配方法将数字系数的二次函数的表达式转化为的形式;会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

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会确定图象的开口方向;能用配方法确定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对称轴

能用二次函数的有关内容解决有关问题

考试内容

考试要求

A

B

C

反比例函数

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

义;结合图象与表达式,;理解当和时,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变化情况

 

 

 

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能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能用反比例函数的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能综合运用反比例函

数与一次函数有关内容,解决有关问题

图形与几何

图形的性质

定义、命题和定理

了解定义、命题、定理、推论的意义,会区分命题的条件和结

论;了解原命题及逆命题的概念,会识别两个互逆命题,并知

道原命题成立时其逆命题不一定成立;了解反例的作用,知道

列举反例可以判断一个命题是错误的

 

 

推理与证明

知道证明的意义和证明的必要性;知道证明要合乎逻辑;知道证明的过程可以有不同的表达形式;了解反证法

掌握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

运用归纳和类比发现结论

线段、射线和直线

会表示点、线段、射线、直线,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会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理解两点之间距离的意义

会用尺规作图: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会用线段中点的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结合图形认识线段间的数量关系

运用两点之间的距离的有关内容解决有关问题

 

考试内容

考试要求

A

B

C

图形与几何

图形的性质

理解角的概念;认识度、分、秒,并会进行简单换算;会度量角的大小及进行简单的计算

会用尺规作图: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会比较角的大小;结合图形认识角与角之间的数量关系

 

相交线

 

理解对顶角、余角、补角等概念;理解垂线、垂线段等概念,了解垂线段最短的性质,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意义;

 

掌握同角(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同角)的补角相等、对顶角相等的性质;知道过一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能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

 

平行线

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理解平行线概念;知道过直线外一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平行于已知直线;了解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掌握两个基本事实: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能用三角尺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能用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解决简单问题

 

角平分线

理解角平分线的概念

会用尺规作图:会作已知角的平分线;能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解决有关简单问题

运用角平分线的有关内容解决有关问题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理解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概念

会用尺规作图: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作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能利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解决有关简单问题

运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有关内容解决有关问题

 

 

考试内容

考试要求

A

B

C

三角形

了解三角形及其内角、外角、中线、高线、角平分线等概念;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了解三角形重心的概念

能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解决有关简单问题;能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推论解决有关简单问题

运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的有关内容解决有关问题;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推论的有关内容解决有关问题;

三角形的中位线

理解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

能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解决有关简单问题

运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有关内容解决有关问题

相似三角形

了解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会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会利用三角形的相似解决有关问题

 

全等三角形

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了解相似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之间的关系

能识别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掌握三个基本事实: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掌握两角分别相等,并且其中一组等角的对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会应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解决有关问题

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有关内容解决有关问题

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了解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概念,会识别这三种图形;理解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掌握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能利用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解决有关简单问题

会运用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有关内容解决有关问题

考试内容

考试要求

A

B

C

直角三角形

了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

掌握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定理;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掌握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能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解决有关简单问题

运用直角三角形的有关内容解决有关问题

 

 

 

 

勾股定理

理解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

能利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解决有关简单问题

锐角三角函数及解直角三角形

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知道,,角的三角函数值;理解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

能利用锐角三角函数的有关知识解直角三角形;能利用锐角三角函数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多边形的有关概念

了解多边形的定义,多边形的顶点、边、内角、外角、对角线等概念

掌握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解决计算问题

 

平行四边形

了解四边形的不稳定性;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

能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解决简单问题

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有关内容解决有关问题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理解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能利用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解决有关简单问题

运用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有关内容解决有关问题

平行线间的距离

了解两条平行线之间距离的意义

能度量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圆的有关概念

理解圆、弧、弦、圆心角、圆周角的概念,了解等圆、等弧的概念

能利用圆的有关概念解决有关简单问题

 

圆的有关性质

了解圆的对称性;了解弧、弦、圆心角的关系;理解圆心角、圆周角以及所对弧的关系

能利用垂径定理解决有关简单问题;能用圆周角定理解决有关简单问题

运用圆的性质的有关内容解决有关问题

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考试内容

 

了解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能利用点与圆的位置关系,解决有关简单问题

 

考试要求

A

B

C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了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能判定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理解切线与过切点的半径之间的关系;会用三角尺过圆上一点画圆的切线

 

 

掌握切线的概念;能利用切线的判定与性质解决有关简单问题;能利用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解决有关简单问题;能利用切线长定理解决有关简单问题

运用圆的切线的有关内容解决有关问题的问题

多边形与圆

了解圆内接多边形和多边形的外接圆的概念;了解三角形外心的概念;知道三角形的内切圆;了解三角形的内心;了解正多边形的概念以及正多边形和圆的关系

能利用圆内接四边形对角互补解决有关简单问题;能利用正多边形解决有关简单问题

 

弧长、扇形面积和

圆锥

会计算圆的弧长、扇形的面积;会计算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

能利用圆的弧长、扇形的面积,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图形与几何

图形的变化

图形的轴对称

了解轴对称的概念;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理解轴对称的基本性质

能画出简单平面图形凤凰娱乐给定对称轴的对称图形;探索基本图形(等腰三角形、矩形、菱形、等腰梯形、正多边形、圆)的轴对称性质;能利用轴对称性质解决有关简单问题

运用轴对称的有关内容解决有关问题

图形的平移

了解平移的概念;理解平移的基本性质

能画出简单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能利用平移的性质解决有关简单问题

运用平移的有关内容解决有关问题

 

 

 

图形的旋转

 

 

 

了解平面图形凤凰娱乐旋转中心的旋转;理解旋转的基本性质;了解中心对称、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理解中心对称的基本性质

能画出简单平面图形凤凰娱乐给定旋转中心的旋转图形;探索线段、平行四边形、正多边形、圆的中心对称性质;能利用旋转的性质解决有关简单问题

能运用旋转的有关内容解决有关问题

 

 

考试内容

考试要求

A

B

C

图形的相似

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线段的比、成比例线段;了解黄金分割;了解相似多边形及其相似比;了解图形的位似;知道利用位似可以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

掌握基本事实:一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会利用图形的相似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图形的投影

了解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的概念;会画直棱柱、圆柱、圆锥、球的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了解展开图的概念;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等几何体的展开图

能判断简单物体的视图,并根据视图描述简单的几何体;能根据展开图判断出实物模型;能根据视图和展开图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图形与坐

 

 

 

 

 

 

 

 

 

坐标与图形位置

了解有序实数对的概念;知道用有序实数对可以表示物体的位置;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会选择合适平面直角坐标系,写出给定正方形的顶点坐标;了解可以用坐标描述一个简单图形

能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在给定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根据点的坐标描出点的位置或根据点位置写出点的坐标;能在实际问题中,选择适当平面直角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能用方位角和距离描述两个物体的相对位置

 

坐标与图形运动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知道已知顶点坐标的多边形经过轴对称(对称轴为坐标轴)、平移(沿坐标轴方向)、中心对称(对称中心为原点)、位似(位似中心为原点)后的对应顶点坐标之间的关系;了解多边形平移后的图形与原图形的平移关系,并了解图形顶点坐标的变化;了解将多边形的顶点坐标(有一个顶点在原点,一条边在横坐标轴上)放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所对应的图形与原图形位似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顶点坐标的多边形经过轴对称(对称轴为坐标轴)、平移(沿坐标轴方向)、中心对称(对称中心为原点)、位似(位似中心为原点)后,能写出对应顶点的坐标

 

 

 

 

运用坐标与图形运动的有关内容解决有关问题

 

 

 

 

 

 

 

 

 

考试内容

考试要求

A

B

C

统计与概率

抽样与数据分析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了解全面调查、抽样调查的过程;了解数据处理的过程;了解抽样的必要性;了解简单的随机抽样

 

 

数据的描述

会制作扇形统计图;了解频数及频数分布的意义

能画频数直方图;能利用频数直方图描述数据中蕴含的信息;能用统计图(条形图、扇形图、折线图、频数直方图)描述数据;能利用统计图表中的有关内容,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数据的分析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了解中位数、众数、(加权)平均数是数据集中趋势的描述;了解方差描述数据离散程度的意义

能计算中位数、众数、(加权)平均数、方差;能根据具体实际问题,用适当的统计量对数据进行描述

 

样本估计总体

了解样本与总体的关系

能通过样本平均数、样本方差,推断总体平均数、总体方差;能根据统计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能够表达;能通过表格、折线图、趋势图等描述随机现象的变化趋势

 

事件的概率

概率

了解随机事件的概念;了解随机事件的概率;了解通过大量重复的实验,可以用频率估计概率

能运用列举法(包括列表、画树状图等)计算简单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

 

英  语

一、指导思想

2016年中考英语学科继续全面贯彻实施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体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素质教育理念,促进初中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推进素质教育和初中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为高中学校选拨合格新生提供依据,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二、命题原则

2016年中考命题将以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以人教版和仁爱版教科书为重要参照。命题将更加注重试题的实用性、交际性、人文性、时代性、思想性和地方性,将更加强调试题同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一)根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五级要求来确定考查内容与标准,确保中考英语试题忠实于课标,来源于课本,即依标靠本,但不拘泥于课本。

(二)着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三)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身心发展水平。

(四)切实考虑学生的英语语言实际使用情况。

(五)确保试题的信度和效度,杜绝偏、怪、繁、陈的试题,将试题难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试题难中易比例为1:5:4。

(六)根据试题考查的目的和考查重点,科学合理地制定评分标准。

三、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一)英语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为分离式试卷,含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考生只准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二)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试卷满分为120分。

(三)全卷由听力部分和笔试部分组成。听力部分由五个大题组成,满分25分;笔试部分由七个大题组成,满分95分。

(四)题型:听力题(25分)、单项选择(15分)、完形填空(10分)、阅读理解(40分)、单词拼写(5分)、情景交际(5分)、短文填空(10分)、书面表达(10分)。

(五)题型比例:客观题(选择题)80分,主观题(非选择题)40分。

四、考试内容及达标层次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整体发展的基础上。”由于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这两方面的目标不太适合通过较大规模的语言考试来进行考查,因此现阶段,初中升学考试侧重考查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并通过适当方式考查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一)语言知识

    A、词汇

1、了解英语词汇包括单词、短语、习惯用语和固定搭配等形式;

2、理解和领悟词语的基本含义以及在特定语境中的意义;

3、运用词汇描述事物、行为和特征,说明概念等;

4、学会使用1500~1600个单词和200~3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具体见《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词汇表”)

(1)名词①可数名词及其单复数②不可数名词③专有名词④名词所有格

(2)代词①人称代词②物主代词③反身代词④指示代词⑤不定代词⑥疑问代词

(3)数词①基数词②序数词

(4)介词和介词短语

(5)连词

(6)形容词(比较级和最高级)

(7)副词(比较级和最高级)

(8)冠词

(9)动词①动词的基本形式②系动词③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④助动词⑤情态动词

    B、语法

1、理解课标附录“语法项目表”中所列语法项目并能在特定语境中使用。

2、了解常用语言形式的基本结构和常用表意功能;

    3、在实际运用中体会和领悟语言形式的表意功能;

4、理解并运用恰当的语言形式描述人和物;描述具体事件和具体行为的发生、发展过程;描述时间、地点及方位;比较人、物体及事物等。

(1)时态①一般现在时②一般过去时③一般将来时④过去将来时⑤现在进行时

⑥过去进行时⑦现在完成时

(2)被动语态

(3)动词不定式

(4)构词法①合成法②派生法③转化法④缩写和简写

(5)句子种类

①陈述句:肯定式和否定式

②疑问句:一般疑问句、特殊疑问句、选择疑问句、反意疑问句

③祈使句

④感叹句

(6)句子成分

①主语②谓语(主谓一致)③表语④宾语(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⑤定语⑥状语

(7)简单句的基本句型

①主语+系动词+表语

②主语+不及物动词

③主语+及物动词+宾语

④主语+及物动词+间接宾语+直接宾语

⑤主语+及物动词+宾语+宾语补足语

(8)并列复合句

(9)主从复合句①宾语从句②状语从句③定语从句

(10) 倒装句

(11) 省略句

(12) “it”的用法

    C、功能

在交往中恰当理解和运用五级所列功能意念的语言表达形式。(具体见2011年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功能意念项目表”)

    D、话题

围绕五级所列话题恰当理解与运用相关的语言表达形式。(具体见2011年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话题项目表”)

(二)语言技能

1、听

(1)能根据语调和重音理解说话者的意图;

(2)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谈话,并能从中提取信息和观点;

(3)能借助语境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

(4)能听懂接近正常语速的故事和记叙文,理解故事的因果关系;

(5)能在听的过程中用适当方式作出反应;

(6)能针对所听语段的内容记录简单信息。

2、读

(1)能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

(2)能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3)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题,理解故事的情节,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

(4)能读懂常见体裁的阅读材料;

(5)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

(6) 能利用词典等工具书进行阅读。

(7)课外阅读量应累计15万词以上。

3、写

(1)能根据写作要求,收集、准备素材;

(2)能独立起草短文、短信等,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修改。

(3)能使用常见的连接词表示顺序和逻辑关系;

(4)能简单描述人物或事物;

(5)能根据图示或表格写出简单的段落或操作说明。

五、备考策略

(一)要树立依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五级要求进行复习备考的指导思想。

(二)转变教学观念,认真落实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五级要求所提出的语言能力要求。

(三)正确处理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关系,把握教学重点。

(四)正确认识教材的作用,强化课外阅读,尤其是英语时文阅读,以活化课本知识,内化学生能力。

(五)多练新题型,熟背2016年中考词汇;精选复习资料,不做垃圾试题。

(具体参见《黄石市中考英语复习指导》前言“2016年中考英语复习策略”)


 

 

思想品德

 

一、指导思想

以《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体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基本目标,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考试应有利于推进学科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并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学习目标方面达到的水平,以学生发展为本,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手段,发挥学科的德育功能和价值导向作用。

二、命题原则

(一)教育性原则。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养成遵纪守法和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情感,逐步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为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

(二)人文性原则。注重以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培养学生,关注学生的成长需要与生活体验,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力求试卷形式生动活泼,杜绝偏题、怪题。

(三)实践性原则。注重与学生生活体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关注社会焦点热点问题,贴近地方实际和学生实际,掌握技能方法,提升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社会发展和自身发展中的实际问题。

(四)综合性原则。从考查的目标来看,注重课程标准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综合;从考查的内容来看,以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集体、国家、社会的关系为主线,对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学习内容进行有机整合;从考查的能力层次看,考试体现“了解、理解、运用”能力的综合。

三、试卷特点

(一)考试方式:思想品德与历史合卷,其中思想品德分值为40分。

(二)考试题型:由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类组成,试题题量和模式参照2016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文科综合样卷。

(三)内容比例:九年级部分、八年级部分、七年级部分、时事政治部分之比约为5:3:1:1。

(四)难度要求:容易题、稍难题、难题比例约为6:3:1,全卷难度约为0.6。

四、考点知识与水平要求

七年级

○学会做学习的管理者。

○懂得多彩的生命构成缤纷的世界、生命需要相互关爱。

○认识人的生命的独特性。

○认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既尊重自己的生命,也尊重他人的生命。

○认识到发现自己的潜能,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

○学会如何发掘自己的潜能。

○理解高雅情趣的意义和庸俗情趣的危害。

○知道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追寻高雅情趣。

○知道自信有助于成功。

○掌握树立和增强自信的方法。

○知道自强有助于成功的道理。

○知道具有坚强意志的重要性。

○磨砺意志,学会坚强。

○知道法律的特征。

○知道违法行为的类别、犯罪的基本特征以及刑罚的种类。

○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制观念,提高自我约束能力,做知法守法的人。

○知道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

○能够区分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

○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要善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权。

○知道我们维护合法权益的手段:诉讼手段和非诉讼手段。

八年级

○了解家庭关系的确立、现代家庭的主要类型。

○知道抚养和教育子女是父母的道德和法律义务。

○懂得父母理应受到子女的孝敬。

○懂得不孝敬父母长辈要受道德的谴责,严重的要承担法律责任。

○知道怎样孝敬父母。

○知道逆反心理的具体表现,对逆反心理进行具体分析。

○理解逆反心理造成的实际危害。

○知道什么是青春期闭锁现象及其危害。

○能够说出交友的基本原则。

○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特点。知道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是通过各具特色的文化习俗表现出来的。

○知道节日与文化的关系。

○懂得尊重不同民族优秀文化多样性的道理。

○认识到不同民族的优秀文化都蕴含着人类文明的成果。

○认识到各国文化应相互借鉴、共同繁荣。

○知道面对不同的文化,应采取客观、平等的态度。

○懂得尊重、珍惜和保护各个国家、民族的优秀文化。

○知道对于外来文化,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认识到青少年有责任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了解网络交往的特点。

○知道网络的优势,懂得要如何利用网络的优势。

○认识到网络的应用是一把双刃剑。

○知道网络交往对象的特点。

○认识到网瘾的危害。

○懂得在网络交往中学会自我保护。

○知道网络交往的规则。

○掌握在网络交往中遵守道德、践行法律的能力。

○认识到现代社会是充满竞争的社会,也是充满合作的社会。

○理解竞争的积极意义。

○了解嫉妒心理的危害。

○理解合作的意义。

○知道在合作中竞争的目标。

○理解在竞争中合作的目的。

○理解在竞争中合作需要形成团队精神。

○在竞争中合作应体现双赢原则。

○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懂得“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道理。

○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

○关爱弱势群体。

○懂得尊重自然与尊重他人、尊重社会息息相关。

○知道诚信的基本要求。

○正确看待“承诺”。

○了解失信的危害。

○把握诚信的核心。

○理解诚信的意义。

○知道诚信守则。

○知道我国的国家性质。

○知道公民基本权利的含义。

○理解我国的权利保障体制。

○知道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

○学会如何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能够分辨道德义务和法定义务。

○知道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的关系。

○忠实履行义务的要求。

○知道生命健康权的重要性。

○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生命与健康的特殊保护。

○了解行使生命健康权的主要方式。

○了解非法损害生命与健康的危害。

○明确每个公民都不得侵犯和危害他人的生命与健康。

○懂得关爱生命与健康就要学会自我保护,远离暴力。

○热爱生命,珍惜自己的生命,关注自己的健康。

○尊重他人生命,关爱他人的生命与健康。

○初步形成正确行使生命健康权的能力。

○提高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和他人生命健康权的能力。

○初步了解人格尊严权的内容,能够区分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和隐私权。

○懂得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

○懂得教育的含义、教育的作用。

○懂得义务教育的含义、地位和特征。

○知道受教育权受到侵犯时要采取合法方式予以维护。

○明确履行受教育义务的主要内容。

○知道公民的合法财产及财产所有权的含义。

○遗产的含义及其必备条件;被继承人、继承人、继承权的含义;法定继承人的范围、继承顺序;遗产继承的方式。

○理解智力成果的含义、内容、表现及作用。

○知道为什么要保护智力成果权。

○了解什么是消费和消费者。

○理解为什么要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能够分辨消费者的各项权利。

○理解消费者如何维护自己的权利。

○知道消费者维权的途径。

○正确认识公平问题、公平与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关系。

○了解公平意识是道德的重要内容。

○知道以公平为基础的合作才是良好的合作。

○理解树立公平合作意识的重要意义。

○理解社会稳定、个人发展需要公平。

○理解正义与社会公平的关系,正义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认识正义与制度和规则的关系。

○理解正义和正义制度的重要性。

○明确社会成员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就是维护正义。

○了解有正义感的人应该做的具体要求。

九年级

○知道责任的来源。

○懂得人因不同的角色而负有不同的责任。

○懂得每个人应该自己对自己负责。

○懂得承担责任会得到回报,但同时也要付出一定代价。

○对自己的责任有明确的认识,增强责任意识。

○积极承担对社会的责任。

○了解热心公益,服务社会,是承担社会责任的必然要求。

○了解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

○理解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知道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知道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知道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

○理解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理解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公民履行促进民族团结的义务,要做到“三个尊重”。

○知道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

○知道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

○知道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理解对外开放的必要性及其意义。

○了解我国应该怎样实行对外开放。

○了解我国人口现状及其特点。

○知道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及其必要性。

○了解我国面临严峻的环境形势和资源现状。

○了解我国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及其必要性。

○针对严峻的资源、环境、人口问题,我国正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具有用实际行动保护环境、关爱自然的能力。

○知道科技在人类历史进步中的作用。

○理解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科技进步。

○理解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知道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感受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必要性。

○知道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内容。

○理解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理解中华文化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力。

○知道中华传统美德的主要表现。

○知道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

○理解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

○知道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理解改革开放赋予民族精神新的内涵。

○青少年要努力弘扬民族精神。

○知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知道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利的机关。

○理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知道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知道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理解依法治国内涵和意义。

○知道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

○理解国家机关要依法行使职权。

○理解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

○理解宪法的作用和法律地位。

○知道依法治国对公民的要求。

○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依法行使自己的建议权和监督权。

○提高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理解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含义、表现形式和作用。

○理解非公有制经济的主要表现形式和作用。

○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及其确立的依据。

○知道各种所有制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知道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分配制度。

○了解健全按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知道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消费方式、消费水平和消费观念都在发生变化。

○增强学会理财、合理消费的意识和能力。

○理解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的现实意义。

○知道先进文化以及先进文化的方向。

○ 初步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理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理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

○理解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知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了解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主体、作用以及常见的形式。

○具有辨别和抵制各种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能力。

○培养自觉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能力。

○自觉投身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知道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知道我国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知道我国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知道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知道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

○理解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

○要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和开拓创新精神。

○理解艰苦奋斗与创业精神、创业实践的关系。

○懂得理想的重要作用。

○明白实现个人理想的途径。

○认识到当今时代对青少年的素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要发扬创新精神和团队精神。

时事政治

2015年9月-2016年4月国内的重大时事。

 


 

 

历     史

 

  

 一、考试性质

  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是兼具学业水平性和高中招生选拔性双重功能的考试。高中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中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二、指导思想

中考历史试题要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反映依法治国理念要求,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学科特色,充分发挥和展现人文学科中考的德育功能和文化价值。实现“育德”和“增智”彼此交融和共同促进,塑造知行合一、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建设者。

历史学科命题要体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以《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主要依据,充分反映课程标准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

试题内容在考查学生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注重考查学生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考查历史学习中史实的确认理解规律揭示解释概念辨析价值认同等基本环节。

历史命题应发挥好中考选拔评价教育引导教学反拨的引导作用,推动教育内涵式发展,应有利于《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落实,有利于初中历史的学和教。

试题应结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初中教学实际,具有适当的坡度。试题低、中、高三档难度比例约为6∶2∶2

试题形式要有创新,题量和答案书写量应适当,要使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够完成。

试题的文字表述要规范、明了,适合初中学生的特点。试题答案应考虑唯一性与开放性相结合。

    三、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笔试、闭卷。

(二)考试时间为历史、政治合卷共100分钟,试卷历史内容总分为40分。

(三)试卷结构与题型:试卷包括Ⅰ、Ⅱ两卷。

第Ⅰ卷共计35分,历史内容19分。题型为单项选择题。

第Ⅱ卷共计45分,历史内容21分。题型为非选择题。

表1:题型及分值比例

单项选择题

19分(每题1分),占47.5%

非选择题

21分,占52.5%

⑴历史年表题约7分(约占17.5%)

⑵判断分析题约3分(约占7.5%)

⑶材料解析题约8分(约占20%,含文本图形类材料)

⑷思维导图填充题约3分(约占7.5%)

总 分

40分

(四)组卷:

试题按题型、内容等进行排列,选择题在前,非选择题在后,同一题型中同一学科的试题相对集中,同一学科中的不同题目尽量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

四、考试内容及达标层次

依据《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确定历史学科2016年中考考试内容范围及达标层次。命题依据人教版义务教育7~9年级历史教科书及配套地图册,但不完全拘泥于教科书。

(一)考试内容分值分布

1、黄石历史约2分(约占5%)

2、中国古代史约8分(约占20%)

3、中国近现代史约12分(约占30%)

4、世界历史约18分(约占45%)

(二)黄石历史内容考查范围

第 1 课:黄石地区的历史沿革

第 6 课:黄石地区的古代名人

第 8 课:黄石地区的资本主义萌芽

第21课:红旗不倒的地方

(三)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考查范围及达标层次(详见表2~表7)

 

表2:中国古代史内容考查范围及达标层次

 

课 程 内 容

教 学 活 动 建 议

史前时期

·知道北京人的特征,了解北京人发现的意义。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参观我国境内的古人类遗址。

·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和原始农业的产生。

 

 

·根据教学用图,想象原始人的一天是怎样度过的。

·知道炎帝、黄帝的传说故事,了解传说与神话中的历史信息。

 

 

 

夏商周时期

·知道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产生,知道夏、商、周三代的更替,了解西周的分封制。

 

 

 

·了解青铜工艺的成就,知道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汉字。

 

 

·搜集青铜器的图片,说说我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知道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

 

 

 

·通过商鞅变法,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

 

·通过都江堰工程感受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知道孔子,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收集《论语》中的一些名言,说一说其中的含义。

秦汉时期

·知道秦始皇和秦统一中国,了解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观察秦疆域图,建立时空概念。

·搜集秦陵兵马俑的图片,举办主题展览。

·知道陈胜、吴广起义,知道秦朝的灭亡和西汉的建立。

 

 

 

·知道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通过“丝绸之路”的开通,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观察丝绸之路的路线图、图片和绘画,诵读相关诗作,想象商旅的艰辛。

·知道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

 

 

·学习识读历史年表的基本技能。

·知道司马迁和《史记》;知道造纸术的发明对传播文化的作用;讲述张仲景和华佗的故事。

 

·搜集具体事例,体会中医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广泛影响。

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研读《三国演义》的片段,讲述史实与《三国演义》描述的区别。

·初步了解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通过北魏孝文帝改革,初步理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搜集南北朝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资料,编写一期板报。

·知道祖冲之的数学成就,初步认识书法艺术。

·搜集古代名家书法,欣赏书法艺术。

隋唐时期

·了解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和大运河的开通。

 

 

·知道唐太宗和“贞观之治”,知道 “开元盛世”。

 

·设计表格,列出秦始皇、汉武帝与唐太宗的历史功过

·以文成公主入藏、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民族和睦与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宋元时期

·知道辽、西夏与北宋的对峙局面。

 

 

·举办故事会,讲述岳飞抗金、文天祥抗元等历史故事。

 

·知道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知道成吉思汗的崛起;知道元朝的统一

 

 

 

 

·了解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和宋词、元曲的流行。

 

 

·欣赏《清明上河图》,说一说宋代城市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和风俗习惯。

 

·通过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以及指南针,火药的应用和外传,认识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分小组搜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资料,出一期板报。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

·通过皇权的强化和“八股取士”,初步理解皇帝专权的弊端。

 

 

·了解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壮举;知道戚继光的抗倭斗争。

 

 

·绘制郑和下西洋的航行路线简图,讨论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通过明长城和北京城的建筑,体会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知道《本草纲目》《天工开物》等名著,了解明代科技的成就及影响。

 

 

 

·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知道设置驻藏大臣;知道西北边疆的巩固。认识台湾、西藏、新疆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通过填图,了解清代疆域的四至。搜集和缩写康熙维护国家统一的事迹,用史实说明巩固统一多品族国家的重要意义。

·通过军机处的设置与文化专制措施,认识君主专制在清代的极端强化。

 

·通过清代中期以来的腐败现象和闭关锁国政策,了解中国开始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编制中国古代主要朝代顺序表。

 

表3:中国近代史内容考查范围及达标层次

 

课 程 内 容

教 学 活 动 建 议

半殖半封社会“开始”

·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列举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有条件的地区,可以观看《林则徐》等影片,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斗争精神。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

 

 

 

·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半殖半封社会“形成”

·了解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初步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

·采取小组合作方式,收集洋务运动的有关资料,谈谈对洋务运动的看法。

·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列举《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

 

 

·以张謇兴办实业为例,初步认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知道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制作表格,分类整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有关内容,填入表格,了解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线索

·以京师大学堂的开办和科举制度的废除为例,了解近代新式教育发展的主要史实;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近代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

 

 

 

半殖半封社会“深化”

·了解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知道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了解武昌起义,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收集有关孙中山的事迹,举办凤凰娱乐孙中山的故事会。

·知道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等社会习俗的变化

 

 

·通过访问、调查,参观等多种途径获得对近代社会生活的感性认识。

民主主义革命兴起和国民大革命

·知道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了解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观看《开天辟地》《建党伟业》等影片,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背景。

·了解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主要史实;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国共十年对峙

·知道南昌起义,讲述毛泽东,朱德在井冈山会师的故事,认识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利用有关资料,在地图上标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路线。

·知道九一八事变,了解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知道西安事变,理解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意义。

 

 

中华民族的

抗日战争

·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认识全民族抗战的意义。

·有条件的地区,可以考察抗日战争的历史遗址、遗迹,或访问亲历抗战的老人,采访日军侵华罪行的受害者或见证人。

·举办故事会,讲述八路军、新四军坚持抗战的故事,理解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举办抗战散曲演唱会。

·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列举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日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知道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了解日本投降的史实;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人民解放战争的

胜利

·知道重庆谈判,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认识国民党实行独裁、发动内战的本质。

 

·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知道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观看《大决战》等影片,感受人民解放战争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

·简析国民党南京政权覆亡和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知道鲁迅、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人的成就。

 

 

·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参观著名文化代表人物的纪念馆或故居。

 

表4:中国现代史内容考查范围及达标层次

 

课 程 内 容

教 学 活 动 建 议

新中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讲述开国大典,认识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组织观看《开国大典》《建国大业》等影片,体会“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的深刻内涵。

·认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正义性;了解土地改革运动。

·学唱《我的祖国》《英雄赞歌》等歌曲,学习志愿军将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了解“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知道中国1956年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通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认识全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意义。

·谈谈自己所了解的国内其他民族的风土人情和生活习惯。

社会主义建设十年探索时期

·知道“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了解这一时期以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为代表的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的精神。

 

 

 

“文革”十年

·了解“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危害及主要教训。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了解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农村改革和深圳特区的发展,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

·开展社会调查,了解改革开放前后家乡的变化。

·了解“两弹一星”和杂交水稻等,认识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

 

·了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知道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通过近期中国的一次重大外交行动,认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了解香港,澳门回归和海峡两岸关系改善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举办有关台湾问题的专题讲座。

·从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了解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谈谈自己家庭生活的变化。

 

表5:世界古代史内容考查范围及达标层次

 

课 程 内 容

教 学 活 动 建 议

世界古代史

·知道金字塔,初步了解古埃及文明。

 

 

·在世界历史地图上标出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古代主要文明中心的地理位置。

·通过《汉谟拉比法典》,初步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通过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创立,初步了解古代的印度社会。

 

 

·知道希腊城邦和雅典民主,初步了解亚历山大帝国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作用

 

·知道罗马城邦,了解罗马帝国的征服与扩张。

 

 

·知道基督教的传播,了解基督教在欧洲中世纪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知道西欧中世纪的城市既是工商业者的聚集地,也是一个相对自治的共同体。

 

 

 

·知道大化改新,初步了解日本古代社会。

 

 

 

·了解伊斯兰教的传播,初步认识阿拉伯帝国在文化上的贡献。

 

·列举世界古代史上地跨欧洲、亚洲和非洲的大帝国。

 

表6:世界近代史内容考查范围及达标层次

 

课 程 内 容

教 学 活 动 建 议

 

资本主义产生和

世界开始连接一个整体

·知道《神曲》,莎士比亚的戏剧等,初步理解文艺复兴对人的思想解放的意义。

 

·以“文艺复兴不是复古而是创新”为题,分小组讨论。

 

·通过哥伦布发现美洲,初步理解新航路开辟的世界影响。

 

·绘制哥伦布开辟西欧至北美新航路的示意图,提高绘制历史简图的基本技能。

 

·知道“三角贸易”,了解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性和残酷性。

 

 

 

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的确立

·通过1640年革命和其后的“光荣革命”,初步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历史意义。

 

 

 

·通过华盛顿、《独立宣言》和1787年宪法,理解美国革命对美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通过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的活动,初步理解法国革命的历史意义。

 

 

 

资本主义统治的巩固与扩大和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通过珍妮机、蒸汽机、铁路和现代工厂制度等的出现,初步理解工业化时代来临的历史意义。

 

·画一幅反映工业革命中动力演进的图示,说说蒸汽机在工厂制产生中的作用。

·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和《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意义。

 

·学唱《国际歌》,知道《国际歌》的创作与流传。

·知道玻利瓦尔领导的反殖斗争、印度民族大起义等史实,理解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的正义性和艰巨性。

 

 

·知道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法令,理解改革促进了俄国历史的进步。

 

 

 

·知道《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主要内容,理解南北战争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知道明治维新的主要政策,理解明治维新在日本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学习运用比较的方法,列出中国戊戌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

资本主义进入垄断和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通过电的利用,内燃机与汽车、飞机的诞生等史实,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

 

·分小组讨论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社会进步的作用,以及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

 

世界近代文化

·通过牛顿、达尔文和贝多芬等人的成就,了解科学和文化在近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举办“我最崇拜的科学家”主题故事会,树立为科学献身的理想和抱负。

·通过图片展示,从历史视角欣赏近代名画,提高对艺术的鉴赏能力。

 

 

表7:世界现代史内容考查范围及达标层次

 

课 程 内 容

教 学 活 动 建 议

一战到二战的世界

·知道“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等;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了解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探讨突发事件对历史发展的影响,提高独立思考和从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胜利,理解列宁领导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的重要历史意义。

 

·阅读相关的书籍和资料,了解革命领袖在历史转折关头的重大作用。

·了解《凡尔赛条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知道战胜国建立了战后世界的新秩序。

 

·通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欧洲示意图,学习运用历史地图的方法。

·从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主要问题。

 

 

·知道经济大危机,了解罗斯福“新政”,理解国家干预政策对西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了解日本对中国的侵略、纳粹德国对外扩张;知道德国、日本、意大利侵略集团是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

 

 

·搜集有关材料,揭露德、意、日法西斯反人类的暴行。

·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进程、《联合国家宣言》和雅尔塔会议等国际会议,理解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艰巨性和胜利原因。

 

·观看《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巴顿将军》等影片,树立正义一定战胜邪恶的信念。

·就“人类能否有效避免世界大战的爆发”进行辩论,据高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二战后的世界

·知道杜鲁门主义、“北约”与“华约”,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

 

 

 

·知道欧洲联合的趋势和日本经济的发展;知道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初步了解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点。

 

 

·知道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推广,了解苏联的改革与变化以及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

 

 

 

·知道战后殖民体系的崩溃和亚非拉国家为捍卫国家主权、发展经济所进行的斗争。

 

 

·通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世界历史地图的变化,了解战后民族独立运动发展的概况,提高运用历史地图的技能。

冷战后的世界

·初步了解“冷战”后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以计算机网络、生态与人口等问题为例,了解现代人类社会的发展及面临的挑战。

 

 

·通过查阅报纸杂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利用网络技术、利用网络技术、进行社会调查等形式,了解当前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并就其中的某一方面,如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问题等,写出调查报告,学习从事社会调查的方法。

   

    五、复习建议

(一)围绕考试内容范围的要求组织复习。对课本中思考题、课后练习题要复习到位。

(二)以中国和世界近现代史的内容为复习重点,抓好双基教学,对历史主干知识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知识再现和识记,点线结合,纲举目张。同时适当加强专题训练。

(三)加强材料阅读训练,引导学生从文本、图片等材料中搜寻有价值的历史信息,培养学生理解、分析、概括、归纳等综合能力。

(四)在复习过程中,要强化学习方法的指导,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掌握历史学习的科学方法。

(五)严格要求学生养成规范书写的答题习惯,学生尽可能做到分层分点答题,答案要“段落化”、“序号化”、“要点化”(如㈠①②③…;㈡①②…等),减少答题的非智力因素失分。

 


 

地    理

 

一、指导思想

2016年初中地理学业考试的指导思想是:有利于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有利于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有利于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有利于全市初中地理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有利于初中地理教学与高中地理教学的合理衔接,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命题原则

   充分体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严格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命题。试题内容要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正确反映地理课程标准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注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现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试题引导日常教学方向,从而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革。

    三、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考试采取闭卷笔试形式。地理与生物合卷,卷面总分为40分,其中地理为2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二) 内容比例:地球与地图及世界地理相关内容约占地理卷面分值的35%;中国地理相关内容约占地理卷面分值的60%;乡土教材《黄石地理》内容约占地理卷面分值的5%。

    (三)试题题型: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题型。两大题型的卷面分值之比为4:6。

(四)试题难度:试题的低、中、高三档难度比为7:2:1。

    四、考试内容及达标层次

 

考试内容

达标层次

了解

理解

应用

地球和地图

地球和地球仪

 

 

地球的运动

 

 

地图

 

 

陆地和海洋

大洲和大洋

 

 

海陆的变迁

 

 

天气与气候

多变的天气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世界的气候

 

 

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日本

 

 

东南亚

 

 

从世界看中国

辽阔的疆域

 

 

众多的人口

 

 

多民族的大家庭

 

 

中国的自然环境

地势和地形

 

 

多样的气候

 

 

河流和湖泊

 

 

中国的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基本特征

 

 

土地资源

 

 

水资源

 

 

中国的经济发展

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

 

 

国民经济的主导--工业

 

 

交通运输业

 

 

中国的区域差异

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长江三角洲地区

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水乡文化特色与旅游

 

 

北京和港澳台

首都北京

 

 

香港和澳门

 

 

台湾省

 

 

乡土教材部分

黄石地理

 

 

 

了解:包括再认或回忆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举例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

理解:包括把握事物内在逻辑联系;进行解释、判断、区分;整理信息、分析信息等。

应用:将所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运用于新情境中并进行简要总结、评价、推理等。

五、复习建议

(一)紧扣《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加强地理基础知识的复习。要重视课堂教学过程,注重改进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学习地理的基本意识就是对地理事物所处位置的认识和判断。因此,空间思维能力是地理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特征。复习时可从地图入手,把地理事物、地理规律都落实在地图上,形成准确的区域空间定位,这也是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和对其进行加工的前提。

物    理

一、考试的性质

初中毕业生物理学科的学业水平考试是初中毕业生的毕业考试和普通高中(中职)升学考试的合并考试,考试既要为学生学业毕业水平评价提供客观公正的依据,还要为高中(中职)招生提供科学依据。

二、命题指导思想

初中毕业生物理学科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必须有利于引导初中教学落实《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必须坚持全面考查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度,必须坚持在全面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还要兼顾学科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必须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力求客观、公正、准确地评价学生通过初中教育阶段的物理学习所获得的发展状况。坚持以学生为本,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进和完善。

三、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物理和化学实行合卷考试,全卷满分为140分,其中物理80分,化学60分。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题和答题卡分开,试题供学生审题用,学生的解答填写在答题卡上。

物理试题分为选择题(单选),作图题、填空题、实验题和计算题,其中选择题13题,每题2分,共计26分;作图题2题,每题3分,共计6分;填空题2-3题,共10分左右;实验题2题,共计18分左右,计算题2题,共20分左右。

试题易、中、难分值比例为5:4:1,试题总体难度系数预设为0.7。试卷结构以样卷为准。

四、考试范围与要求层级

物理考点水平要求划分为四个层次:知道、理解、运用和独立操作,分别用A、B、C、D表示,其具体涵义如下:

知道:是反映知识的初步认识。要求能说出大意,在有关问题中能够识别他们。

理解:是对知识的进一步认识。除了包括“知道”的要求外,还要了解知识的含义,能够说出它的要点,并能用来分析、解决简单的问题,如解释简单的物理现象,进行简单的计算。

运用:是考点水平的高层次要求。除包含“理解”的要求外, 还要求能够灵活运用知识解析简单的物理现象,能够比较灵活运用知识进行相关计算。

独立操作:能对对象进行测量,独立完成操作;能对仪器或方案进行调整和改进;能对目标进行探究设计和实验。

物理考点知识及水平要求:

 

序号

考查内容

水平要求

1

序言、科学之旅

A

2

运动的描述

A

3

运动的快慢

B

4

测量平均速度

D

5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A

6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A

7

声的利用

A

8

声音的特性

A

9

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A

10

温度

A

11

熔化和凝固

A

12

汽化和液化

A

13

升华和凝华

A

14

光的直线传播

A

15

光的反射

B

16

平面镜成像

B

17

光的折射

B

18

光的色散

A

19

透镜

A

20

生活中的透镜

A

21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D

22

眼睛与眼镜

A

23

显微镜和望远镜

A

24

质量

B

25

密度

B

26

测量物质的密度

D

27

密度与社会生活

A

28

B

29

弹力

B

30

重力

B

31

牛顿第一定律

B

32

二力平衡

B

33

摩擦力

B

34

压强

B

35

液体压强

B

36

大气压强

B

37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A

38

浮力

B

39

阿基米德原理

B

40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

C

41

C

42

功率

C

43

动能和势能

A

44

机械能及其转化

A

45

杠杆

A

46

滑轮

A

47

机械效率

A

48

分子的热运动

A

49

内能

A

50

比热容

B

51

热机及其效率

A

52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A

53

两种电荷

A

54

电流和电路

A

55

串联和并联

B

56

电流的测量

D

57

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B

58

电压

A

59

串、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B

60

电阻

A

61

变阻器

B

62

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D

63

欧姆定律

C

64

电阻的测量

D

65

欧姆定律的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

C

66

电能 电功

B

67

电功率

C

68

测小灯泡的电功率

D

69

焦耳定律

B

70

家庭电路及电流过大的原因

B

71

安全用电

A

72

磁现象 磁场

A

73

电生磁

B

74

电磁铁、电磁继电器

A

75

电动机

A

76

磁生电

A

77

现代的顺风耳——电话

A

78

电磁波的海洋

A

79

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A

80

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

A

81

能源

A

82

核能

A

83

大阳能

A

84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A

化     学

 

一、指导思想

2016年初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将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新课标》),融合“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既要体现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性质,全面提高化学学科入门阶段的教育教学质量,也要兼顾高中阶段的学科知识发展需求。既要引导初中教师改变教育观念,优化教学方式,也要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化学,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既要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还要考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解决社会生产、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更要借助化学实验和科学探究的考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命题原则

(一)命题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下册)》;《2015年黄石市中考复习指导(化学)》中涉及的所有考点。

(二)突出基础性:主要把学科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作为考查的重点,注重对学科主干知识的重点考核;减少甚至杜绝机械性记忆的试题,突出对双基(基本知识、能力)的考查;杜绝设置偏题、难题、怪题;合理控制难度,力求试题难度控制在0.65左右。

(三)体现发展性:注重精选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知识作为考查的重点。有用的化学知识包括:化学学科的主干知识(重点内容)、与生产和生活密切联系的知识、科学的学习方法、学科思想方法和学科意识等。

(四)注重情景性:突出将化学知识应用于具体的情境中进行考查,应用化学知识与技能对生产、生活和一些化学事实作出说明或评价;利用反应事实、化学概念和数学方法模拟解决现实问题;在实验或探究活动中考查实验操作、引导学生利用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简单的性质探究等;将科学探究的考查(常通过探究性实验的考查来体现)作为命题的突破口。

 三、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考试方式:闭卷、笔答。试卷为理科综合(物理、化学)合卷,试题排序将和2015年类似,化学部分分值为60分。理科综合考试总时长为120分钟。

较易题(>0.7)约66%(40分);稍难题(0.5~0.7)约16%(10分);较难题(0.3~0.5)约16%(10分)。

各题型分值比例:选择题(10个单选题,均不涉及计算:包括算理和数学运算)20分,难度值控制在大于0.75,思维容量适当;非选择题共7~8个小题,每小题5~6分。

试卷内容分值比例:探究与实验约15分;身边的化学物质 约15分;物质的构成奥秘约10分;物质的化学变化约15分;化学与社会发展约5分。

四、考试内容和目标要求

(一)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层次要求如下:

1:知道、记住、说出、列举、找到(了解水平,即明确“是什么”)

2:认识、了解、看懂、识别、能表示(理解水平,即懂得“为什么”)

3:理解、解释、说明、区分、判断(应用水平,即能够“应用”)

(二)技能性学习目标包含:1、“初步学习”(模仿水平);

2、“初步学会”(独立操作水平)两个由低到高水平层次的要求。

(三)体验性学习目标包含:1、体验、感受(经历水平);2、意会、体会、认识、遵守(反应水平);3、初步形成、树立、保持、发展、增强(领悟水平)由低到高的水平层次要求。结合“内容标准”中的知识内容进行考查。

(四)知识内容:

识块

课  题

知    识    内    容

身边的化学物质

一、空气的成分和作用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了解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

2.认识空气污染的原因,能提出防止空气污染的有效措施或方法。

3.了解空气污染指数(API)、粗颗粒物(PM10)与细颗粒物(PM2.5)的基本知识;雾霾的基本知识。

二、氧气

4.熟悉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制取装置、检验方法,与工业上制取氧气方法的本质区别,会书写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5.了解催化作用、催化剂的概念。

三、碳的单质与氧化物

6.了解碳单质以及氧化物的性质和用途。

7.会根据化学现象分析二氧化碳的性质以及环境保护和农业发展等问题。

8.初步学会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

9.会根据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仪器组装、集气方法、验满方法和检验方法。

四、水的净化、爱护水资源

10.知道硬水与软水的区别,硬水的软化方法。

11.了解吸附、沉降、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五、探究水的组成

12.会观察、分析水的电解实验,通过水的电解实验认识水的组成。

六、溶液的形成

13.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水是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

14.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七、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

15.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含义。

16.了解结晶的方法。

17.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18.初步学会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

八、金属材料  金属材料的的主要性质

19.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20.知道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1.了解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的合金。

九、金属资源的利用及保护

22.了解防止金属锈蚀的简单方法。

23.知道一些常见金属(铁、铝、铜等)矿物;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

24.知道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认识回收金属的重要性。

十、常见的酸和碱

25.知道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认识酸、碱的腐蚀性。

26.会用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度。

27.理解酸与碱发生的中和反应。

十一、盐和化肥

28.了解食盐、纯碱、小苏打、碳酸钙等盐的性质、以及用途。

29.知道一些常用化肥的名称和作用。

十二、常见有机物

30.列举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有机物,认识有机物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物质构成的奥秘

一、物质的组成

3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

32.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的基本概念。

33.化学家及其贡献:道尔顿、阿佛加德罗、门捷列夫、侯德榜。

34.了解元素的基本概念,掌握常见元素的元素符号。

二、物质的简单分类

35.判断物质的类别,根据物质的名称、化学式。

36.辨别物质的隶属关系,考察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酸、盐的隶属关系。

三、化学式和化合价

37.根据化学式分析物质的元素组成。

38.根据化学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9.根据化合价规律,正确书写化学式,根据化学式求其中某元素的化合价。

物质的化学变化

一、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40.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41.识别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根据信息判断两类不同性质。

42.区别物质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二、化学反应的类型  

43.了解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并按要求熟练地写出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44.知道氧化反应类型。

三、活动性顺序及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置换反应的进行情况

45.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根据实验结论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或设计、评价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实验方案或通过实验探究酸溶液、盐溶液分别跟金属发生置换反应规律。

四、质量守恒定律

46.熟练掌握质量守恒定律,并会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47.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些化学变化。

五、简单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计算

48.会在题设条件下完成化学反应方程式或补充化学式;根据要求书写和配平化学方程式。

49.理解化学方程式量的意义和会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相应的计算。

化学与社会发展

一、常见化石燃料

50.会探索物质的结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51.了解化石燃料的种类、综合利用以及它们燃烧对空气、环境造成的危害。

52.熟练运用燃料和热量知识解决一些生产、生活、实践应用问题。

二、常见化学合成材料的应用

53.认识有机物及有机合成材料的性能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54.知道常见的有机合成材料。

三、化学品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55.了解六大营养物质。

56.了解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

四、化学与环境

57.知道“白色污染”的危害并能提出防治措施。

58.认识使用和开发清洁燃料及各种能源的重要性。

实验与实验探究

一、走进实验室

59.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并总结归纳观察实验现象的思路和方法。

60.认识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会进行药品的取用。

二、物质的检验和推断

61.会用实验检验物质并对实验进行评价。

62.运用物质的检验与推断解决一些生产、生活、实践应用问题。

三、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63.根据除杂原理选出除杂试剂。

64.设计物质分离与提纯实验方案。

65.运用物质分离与提纯的知识解决一些生产、生活、实践应用问题。

四、实验设计与评价

66.会设计实验方案。

67.运用化学实验的设计与评价解决一些生产、生活、实践应用问题。

五、科学探究与信息处理

68.会自学、分析、吸收题中的信息并与所学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用于解决有关化学概念、理论、实验、计算等问题。

69.熟练运用题给信息及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生产、生活、实践应用开放性问题。

70.能初步对问题可能的答案作出猜想或假设。

71.能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猜想或假设作初步的论证。

72.能根据所要探究的具体问题设计简单的化学实验方案。具有控制实验条件的意识。

73.能独立地或与他人合作对观察和测量的结果进行记录,并运用图表等形式加以表述。

74.初步学会运用调查、资料查阅等方式收集解决问题所需要的证据。

(五)抽考下列化学实验活动。

1、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2、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4、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

5、燃烧的条件。6、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7、溶液酸碱性的检验8、酸、碱的化学性质。

 


 生     物

 

一、指导思想

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科学素养,促进初中生物学教学,促进教育质量提高。考查初中生物学中的重要概念和基础知识,考查初中毕业生应该具备的学习生物学的方法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二、命题原则

以《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人教版)为依据,以中考复习指导《生物》为参考。以重要概念和基础知识为载体,体现课程标准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重点考查生物学重要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三、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答卷方式:闭卷,笔试。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考试年级:八年级。地理、生物学合卷考试,考试时限为60分钟。生物学卷面满分为20分,共有13题左右,其中,选择题10题,非选择题约3题左右。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的分值之比为1:1。

试题题型: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类。选择题为四个供选项中选一个正确项;非选择题的题型包括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识图作答题等。

试题难度:容易题约占70%,稍难题约占20%,较难题约占10%,全卷难度值约为0.65。

四、考试内容与要求

生物学考试内容的知识要求分为了解、理解和应用3个层次,实验与探究要求分为模仿和独立操作2个层次。具体含义如下:

了解:再认或回忆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举出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

理解:把握内在逻辑联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

应用:在新的情景中使用抽象的概念、原理;进行总结、推广;建立不同情景下的合理联系等。

模仿:在原型示范和具体指导下完成操作。

独立操作:独立完成操作;进行调整与改进;与已有技能建立联系等。

 

知识内容

要求

 

 

 

1.细胞是生命

活动的基本

单位

(1)练习使用显微镜

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及其各部分的作用

了解

练习使用显微镜

独立操作

玻片标本

了解

(2)植物细胞

制作和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

独立操作

生物图的画法和注意事项

独立操作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理解

(3)动物细胞

制作和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独立操作

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理解

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主要相同和不同

理解

(4)细胞的生活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了解

细胞核是控制中心

理解

 

 

 

2.被子植物

的一生

(5)种子的萌发

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独立操作

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

了解

种子萌发的过程

了解

(6)开花和结果

观察花的基本结构

模仿

花的结构

了解

传粉和受精

了解

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理解

 

3.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

呼吸作用

(7)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模仿

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为原料

理解

光合作用还能产生氧气

理解

(8)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过程

了解

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了解

 

 

 

4.了解生物圈

(9)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环境中的生态因素

了解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了解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了解

 

(10)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什么是生态系统

了解

生态系统的组成

理解

食物链和食物网

了解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理解

 

 

5.人体的呼吸

(11)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呼吸系统的组成

了解

呼吸道的作用

了解

(12)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理解

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理解

 

6.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13)神经系统的组成

神经系统的组成

了解

神经元

了解

(14)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反射

理解

膝跳反射实验

独立操作

反射弧

了解

 

 

7.传染病和

免疫

 

(15)传染病及其预防

什么是传染病

了解

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了解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理解

 

(16)免疫与计划免疫

人体的三道防线

了解

免疫的功能

理解

计划免疫

了解

 

相关文章

  • 暂无内容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