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我要留言

转发《古诗词"变脸"中领悟意境》

2013-09-25 16:45:58 责任编辑:教务处 来源: 浏览次数: [字体: ]

 

古诗词"变脸"中领悟意境

阅读古诗文,不仅可以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开拓思维,启迪智慧,而且还可以培养健全的人格,提高人生所必须具备的审美能力,交际能力,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以及对客观事物的感悟能力和认识能力等。语文新课标也提升了小学,初中,高中的古诗文比例。可以说,古诗文是中国灿烂文化中奇葩。

如果你想了解两千年前的伟大哲人孔子的音容笑颜,言谈举止,以及他的思想和学说。那你就得去研读<<论语>>;想了解一千年前和 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鬼李 贺的精神面貌,内心世界,以及他们何以被称为         '诗仙','  诗圣''诗鬼'。那你就得去研读他们的诗歌作品。

常言道,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那么,通过怎样的诵读才能达到        '不会写诗也会吟'的效果呢?有没有终南捷径可寻呢?答案是肯定的。

读书记忆,首先要保持愉悦的心情,别把背诵看成精神负担。实践证明,在愉悦的心境下,记忆力最好,而在"戒尺"的逼迫下,反倒难以背出,也是难以记牢的。有了愉悦的心情,我们就可以一起来研讨读诗文的路子了。

一、设问法

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许多诗文都可以通过设问理清意境,便于诵读,如贾岛的<<访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此诗是问答体,可结合诗题,来个打破砂锅,刨根问底:既然访隐者不遇,自然要问一问隐者身边的人,那么在哪儿问,向谁问,问什么呢?而被问的人又是怎样回答的呢?作者在章法上一问三答,不仅使文字显得十分精炼,结构显得特别紧凑,而且突出了诗歌中心的表达。那么,诗歌要表达的中心到底是什么?俄罗斯有句古老的名谚:"说出来的是金,没说出来的是银"。诗人对他所拜访的这位隐者的钦慕之情,都隐含在童子的回答和用字不多的景物素描中去了---那苍松,那白云,不就是隐者高洁人格 的一种象征么?

下面两首诗歌,也可采用设问法解读,不防试一试:

逢入京使                  约客

故园东望路漫漫,     黄梅时节家家雨,

双袖龙钟泪不干。     青草池塘处处春。

马 上相逢无纸笔,     有约不来过夜半。

凭君传语报平安,     闲敲棋子落灯花。

二、抓警句、典故

警策性诗句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很广,劝勉学习时,有"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谆谆教诲;朋友远别时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殷殷宽慰;参观革命圣地时,我们为革命者"舍身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的博大情怀所感动。许多古诗文都有警句、典故。如能抓住,也就抓住了诗文的精髓,如曹植的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这首诗,相传是曹植的哥哥曹丕做了魏国皇帝以后,很忌妒他的才华生怕他夺取自己的皇帝宝座,于是就总想杀害他。有一次,曹丕限他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以兄弟为内容而又不许沾着兄弟字样的诗,如作不出,就把他处死。曹丕话音刚落,曹植不慌不忙,张口就吟出了这首诗。曹丕听了,很受感动,就没杀他。诗中用比 拟的手法,借"煮豆燃豆萁"这个常见的生活现象,委婉而痛切地批评了哥哥曹丕不应兄弟相残,加害于他,其中"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已是千古名句,也可概括为"同根相煎",人们有了这番认识后,还愁诗文难以解读吗?

李清照的《乌江》 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相信大家能通过查阅历史资料进行解读。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三、绘诗境

绘画,谋篇部局成竹在胸,赤澄黄绿尽收眼底。诗的意境通过绘画再现,这对解读大有裨益,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秋思》即秋天的思念,这支曲子是马致远最富盛名的散曲作品。曲辞中,描写的是漂泊他乡的旅人的所见所感,表现的是诗人那难耐的抑郁之情和怀乡之思。你看:缠绕枯藤枯条的老树树梢,已有归巢栖息的乌鸦,淙淙流淌的溪上架着一座小桥,桥那边依稀有户人家,荒凉的古道上,只有我冒着凉 飕飕的西风,还不时鞭打座下的瘦马。夕阳已沿着苍茫的远山冉冉沉下。可我断肠人啊,却还奔走在天涯。学生完全可根据诗的意境描绘出一幅"小桥流水人家"与"断肠人在天涯"形成鲜明对比的画图,从而加深对竺文的理解。下面提供的《山居秋螟》就可采用绘意境的方法进行解读。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四、增减法

历史上有很多凤凰娱乐诗文增、减、换字的轶闻趣事,如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之妙,远在"到""过""满"之上;李商隐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如把"是"改为"因",诗的意境就由无奈的感慨转到了"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的亮丽景观。

下面几首诗的改头换面,定会给你开启思维的钥匙: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原诗                      改诗

僵 卧孤村不自哀,         僵卧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尚思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夜阑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铁马入梦来。

《凉州词》

黄河远上,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白云,

一片孤城万仞山。        孤城万仞山。

羌 笛何须怨杨柳,        羌笛何须怨

春风不度玉门关。        杨柳春风,

不度玉门关。

诗经过"变脸"再还原,印象就深刻了。《凉州词》由诗到剧的改换,说来还有一段故事呢。相传一位才子,写了一幅以《凉州词》为内容的书法作品献给皇上。哪知却漏写了一个" 间"字,这可是欺君之罪要杀头的。当皇帝质问时,才子机灵一动,脱口吟出了改后的诗文内容。不仅捡回一条命,这也成了历史上的佳话。当然这也得感谢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否则,定会让龙颜大怒。大家不妨 将刘 长卿的《逢雪夜宿芙蓉山主人》改改看,会有什么感想。

逢雪夜宿芙蓉 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五、抓关键词

很多诗句都有几个关键词,如能抓住,解读也就成功了一半。如杨万里的《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在上头。

这首诗,每句都有一个关键景物,依次是泉眼、树阴、小荷、蜻蜓。抓住了这些,再进一步思考诗句结构和每句的意象,就不难诵读成背了,范成大的《夏日田园杂兴》也可用此法一试。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葵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喋飞。

 

当然,学无定法,读诗也一样,诗读得多了,我们就拥有了点金术,就可穿越过时空去拜访"李杜",结交"孔孟"了,因为"心中有诗意,千年近咫尺"。

相关文章

  • 暂无内容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