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我要留言

学生周记选登(二)

2013-03-27 10:51:19 责任编辑: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 [字体: ]

书海揽胜

 

诗人与街

高二(20)班 胡实

    吟游着的诗人注定是被上帝流放的夜莺。他们用脚丈量着一座座或浮华或荒凉的城市,但或许用笔定格下寥落可计的晨星,荒草凄迷的古道,流光溢彩灯红酒绿的城市夜景,是他们更情愿做的事。他们的情愫是随风飘泊的浮云,偶尔在一个荒僻的篱落驻足停留片刻,便又踏上了丈量天地的旅程。

    但他们毕竟不是游离的浮云,他们也需要寄托。街,似乎成为了他们唯一的寄宿,或者是他们唯一的家。一颗孤寂的心灵,在人世间轻触着藏匿在事物躯壳中的精灵,又要一瞬间与它们凄然分手,只凭那一点点淡淡的感觉幻化成迷离伤感的诗行。他们似乎更容易困倦,更容易落寞,也更容易超脱。伤感似乎是他们的代名词,流浪是他们的标志。

    一条条一段段一道道的街承载了他们,在他们心中,街是温暖的,如同包裹着脖颈的围巾。或许街衢在他们心中更像是燃烧着灵感的祭坛,他们在这里顶礼膜拜着他们的图腾,祭祀着他们的信仰。他们会让自己的灵魂得到短暂的停歇。

    诗人和街,两种互不相干的事物都隐隐存在着一丝默契。

    诗人冷清的夜里走进这水畔的古街,轻轻叩开了门扉。主人的呵欠声划破了夜的寂静,片刻后冷丝丝的空气中回荡开门的声音。这是间古老的客栈,老得连镇上最大的老人也说不清它的历史。这街边的客栈容纳了诗人。

    清晨,缥渺的春风掺杂着杜鹃啼吹乱了房子里温暖的空气。书桌上,写了一半的稿纸上留下了些许阳光气息。诗人的疲倦被温暖的散发着水草香的木床赶走。他不情愿地穿上衣服,推开被岁月装饰过的古老窗楹。黑黝黝的屋瓦上爬满青青的苔痕,阳光催发出令人陶醉的气息,迎面扑来农家菜肴的香气。炊烟袅袅,划过诗人的头顶。

    孩子嬉闹着,空气中飘来清脆的乐音。音符活蹦乱跳地荡漾开来。花花绿绿的橡皮筋擎起一个个小小的辫子。老人搬出了藤椅,手里握着破旧的收音机。收音机里正传来浑厚的饱含着岁月打磨的唱腔。老人闭上眼睛,将皱纹一道道舒展开,佝倭的身子和收音机融在一起。

    街给了诗人灵感,街也需要诗人手里的笔。岁月的马车从街上踏过,留下一串串金色的马蹄声。那音符需要诗人去捕捉去记录去定格去回味。直到岁月老去,物是人非,仍有那一篇躺在书桌上的诗篇,向阳光诉说那条古老街衢里安宁又平凡的一天。

    一诗人,一小街,和一世界。

 

不朽的《童年》

高二(19)班  王羽华

    在一九O八年至一九一O年间,列宁到意大利在高尔基的寓所里做客,高尔基不止一次向他讲起自己童年和少年的生活。有一次,列宁对高尔基说:“您应当把一切都写出来!这一切都是富有极好的教育意义的,极好的!”于是,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就问世了。

    《童年》是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它真实地叙述了高尔基童年的悲惨经历。他幼年丧父,后随母亲到了他外祖父家里。外祖父是个染坊主,濒临破产。他性情残暴,自私又贪婪,他殴打外祖母和孩子,一次竟把年幼的阿廖沙打得失去知觉,把外祖母的发针打进了她的头皮里,两个舅舅跟他们的父亲一样乖戾,他们联手害阿廖沙的爸爸却没有得逞,他们又害死了可爱的“小茨冈”——外祖母一手养大的一个孤儿,同时可能继承外祖父的基业。在阿廖沙跟母亲回去时,两个舅舅闹分家,甚至要吞掉阿廖沙母亲的嫁妆,分毫不留给她。他们经常殴打妻子,小舅舅甚至把妻子活活打死了。

    阿廖沙就是在这“令人窒息的、充满可 怕景象的狭小天地”里度过他的童年生活的,这里发生了许多残暴的事都使小阿廖沙狂怒,以至到后来他的后父殴打他母亲时,他用刀差点结束了后父的性命。这一切丑恶的事情压得阿廖沙喘不过气来,他写道:“外祖父家里,弥漫着人与人之间的炽热的仇恨之雾;大人们都中了仇恨的毒,连小孩也热烈地参加一份。”

    但是在黑暗中,阿廖沙也打到了光明。和蔼可亲的外祖母,善良乐观的“小茨冈”,那个献身科学的进步知识分子,但没有人喜欢他的“好事情”……这些人都是阿廖沙的良师益友。小阿廖沙想象自己是一个峰窝,各式各样的普通人像蜜蜂似的把蜜——生活的知识与思想,送入蜂窝。就是这些人送的“蜜”给了阿廖沙力量和精神。

    高尔基成功地塑造了外祖母——这个代表俄罗斯的各阶级中最有人性最伟大的一类人——的光辉形象。他甚至说:“在她没来之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用一根不断的线把我周围的一切连成为我最了解、最珍贵的人——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的。”可见在他心目中,外祖母的地位是非常崇高的。

    但是,不难发现高尔基用在外祖父身上的笔墨非常多。外祖父残暴、自私又愚蠢。可是他在打了外孙后给他道歉又讲故事,毫不理会别人在门外叫他;在女儿偷偷嫁给了穷小子后,说从此与她断绝关系,可是又向妻子询问女儿的生活状况;教小阿廖沙识字背书,讲人生道理……其中包括了他对外孙的疼爱和责任。

    《童年》代表的是一代新人的成长,在黑暗中寻找光明的初始历程。在黑暗和丑陋中,也透着不朽的美丽光芒。

    “于是我就到人们去了。”这最后一句话结束了他的“童年”,却结束不了他寻找光明的路程。

 

丝路书语

高二(20)班 曹杨洋

    1

    读书是一个痛并快乐着的过程。也许有的人一生沉浸在读书的痛中而无法自拔,也许有的人陶醉于自认为的乐中而沾沾自喜,这都不算读书。只有痛没有欢乐,或只有欢乐没有痛,等于没有欢乐没有痛。

    王国维先生曾经说过读书求学三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每一过程都是苦与乐的重叠,爱与恨的交织。

    2

    余秋雨在《山居笔记》中写到苏轼与黄州的关系时,曾说道:“自然景物只提供一种审美的可能,而不同的人则使这种美得到不同程度的实现。因此,苏东坡不仅是黄州美的发现者,也是黄州美的构建者与创造者。而复杂的是,自然景物也可以成为人的气质的构建者与创造者。”同样,这段话中的“自然景物”也可换为“书”,这番话真是深得我心。书与人相得益彰的有几人呢?

    3

    有人说过,读书就是先将书读厚,再将书读薄,最好是一句也记不住了。很有点像张无忌的“无招胜有招”。可叹我这一懒虫,既不能达到第一种要求,更无缘第二种境界。因此,对于古之饱学之士自是佩服得五体投地,至于将厚厚的一本历史读出“吃人”二字的鲁迅更是难以望其项背了。

    4

    王尔德曾经说过:“艺术上只有美丑,无所谓对错。”这话似乎有几分道理。譬如像王阳明那段经典的话:“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寂,你看见此花时,此花的颜色形态便一时明白起来。”在哲学上我们可以用一堆“唯物论”的观点来砸死它,但从文学上来看,它又是那么的文采斐然。令人玩味的是,哲学和文学都属于艺术。

    5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几千年前屈原这样感叹,几千年后的我也在感叹:漫漫读书之路将走向何方?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已无暇读一两篇散文,更不用谈《红楼梦》这种鸿篇巨制了。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并自得于电视这种快餐文化。试问,隔靴搔痒又怎能尽兴?

    只有学生是最痴心最热的,因此,我要说我要宣告:让我们把读书进行到底!

`

今生有梦书作枕

高二(18)班  方晓刚

    或许是从小受“无‘读’不丈夫”的思想“毒害”太深吧,三岁时便背起了《唐诗三百首》,注定了今生与书有着不解之缘。

    一、书山之下出“逆子”

    “哇”,我刚出生还未仔细看看外面美好的世界,爷爷就抱着一本大字典挡住 了我的视线,边翻寻着名字边乐呵呵地说:“看看,我孙子刚生下来就盯着书,以后一定是个学问人。”全家人便因此把我当块读书的料,于是从三岁起便用唐诗、宋词来雕磨,却没想到让我产生了“畏书症”,一见到书就抓狂,拿起来便撕,不知是书畏惧我还是我畏惧书。后来,我被逼走投无路,拿着九件衣服往外逃,威胁老爸老妈,若再让我读书,便离家出走。这次“斗争”以我大获全胜而告终,只是爹妈常叹道:“恨铁不成钢,你这逆子”。

    二、让我欢喜让我忧

   上学了,我再也没有被逼看书,至多也只是偶尔翻翻漫画,生活倒也简单自在。可偏偏学校要举行什么唐诗背诵比赛,我偏偏又被老师点中。于是,我便在台上一口气背了二十多首,赢来了雷鸣般的掌声,当时那颗兴奋的心告诉我:读书可以赢来他人的掌声。于是我抱着这简单的想法外带点虚荣心,开始猛啃《四大名著》,不想越啃越有味,就此便“一发不可收拾。”但毕意幼时曾与书有段痛苦的记忆,于是便背着家里人看,这也是一莫大的痛苦啊!

    三、爱你已有八九年

    人的悲哀在于,别人给你的你不珍惜,失去后却又努力去争取。随着知识的积累,我对书越来越着迷,上课看,下课看,走路看,吃饭看,就连睡觉也不忘捧着本书。虽未在其中寻得黄金屋、颜如玉,但却也懂得了许许多多。我能为鲁迅的杂文热血沸腾,能为《世界真奇妙》幻想几个晚上,能为轻舞飞扬的死流下眼泪……书,就像是一扇四通八达的门,能把人带向任何世界,见到任何人,了解任何你想知道的。如果你不打开它,你永远也不可能知道门的背后是什么,它可以成为一个人终身的伴侣,终身的最爱。

    最后,我想学学痞子蔡留下这几句话:

    如果世上没有了电脑,你还可以活吗?

    可以,因为我还有书。

    如果世上没有了书,你还可以活吗?

    不可以,因为我需要它作我的枕头伴我一生。

 

读·懂

高二(20)班  饶丽丽

    我是一个比较循规蹈矩的人。

    当《红楼梦》风靡于我们班时,我也会傻傻地溜到书店去捧着它看,继而干脆买下了砖块似的珍藏本,在月明星稀的夜里,倾听那位名叫曹雪芹的人的感慨:“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我也会为书中的人物或喜或悲,或笑或啼。

    看到宝玉被烫了手却询问烫他手的丫头是否没事,看到宝玉自己淋了雨却让别人快避雨,看到宝玉对丫头关怀备至,对林黛玉温柔体贴的时候,我会想到在那样一个封建思想森严的屋檐下,甚至于社会里,居然出现了一个如此与众不同的“众人皆浊我独清”的贾宝玉。他在贾府被视为混世魔王,他不学仕途经济不追名逐利却只是作诗咏词自得其乐,何等潇洒,何等豁达!我感慨于他的那句“男儿都是泥做的骨肉,女儿都是水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子便觉得清爽,见了男人便觉得是浊臭逼人!”我欣赏他宁与世违而不愿逆已的精神,我更钦佩他不愿人云亦云,也从不随波逐流。

    继而我想到了陶渊明,那个在污浊不堪的尘世里独唱逍遥叹的老人,他在写下“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时是否会想到若干年后也会有一个与他相似的贾宝玉出现在《红楼梦》里呢?无论与否,他们都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精神富足者,他们虽然孤单,却不曾孤独,我想。

    后来等到大家为敦敬明废寝忘食的时候,我也加入了明媚的忧伤者的行列中。我并不是随波逐流的,我看到了敦敬明文中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无病呻吟,但我不得不佩服这位文字游戏的高手,“高三的教室之所以总在最高层有两层含义:再上一步便是天堂;一失足成千古恨。”谁也不能否认这样句子的精练,所以在看他的文字时我总可以看见一道未愈合的伤疤,而敦敬明则是那个独自舔着伤口的孩子,将所有苦楚留给自己。这也需要勇气,不是吗?

    于是习惯了“我喜欢用45°的角度仰望天空;我喜欢抱着双膝独自蹲坐在繁华的街道的一角,然后仰望天空。”这样的句子,略显幼稚却不乏青春的张扬与苦涩,犹如一只青青的苹果,什么滋味,吃了才知道。

    因而在形形色色的书架前,我喜欢逐一浏览,就像我喜欢交各种性格的朋友一样,因为在这个纷繁的世界里,许多种书需要我们去读,许多种人也需要我们去懂。

 

 

读《蓦然回首》有感

高二(19)黄丽君

    “我相信有一天/我流过的泪将变成花朵结成花环/我遭受过千百次的遍体鳞伤/将使我一身灿烂”一次次的跌倒,一次次的稿件石沉大海,这是作者苦不堪言的挣扎,但他终于没有丧失信心——“抬头依然有个天,我会执着地走下去,好好赶路。”

    曾经千百次为如此平凡的语句感动着,因为于悲伤的人,只有悲伤的文字才能不让自己形影相吊,才能和一卷真挚的朋友惺惺相惜。

    其实风华正茂的我们不应该有那么多的深沉,毕竟成长带给我们不只是烦恼。可是常在无常中感慨生之渺小,感慨自己的微不足道。然而面对苍白的漫嗟荣辱,现实终究要将我拉回生命原有的轨道,于是感慨成了无味的空虚,岁月铁蹄般践踏着近乎空白的记忆。无数次痛彻心扉的挣扎带来了的也只是瞬间的豪情万丈。茫然地彷徨,是不会带来一个辉煌的成功者的。可是面对如此风平浪静却又冷酷无情的现实,我真不明白自己还能干什么。我不乞求别人悲悯的同情,我不奢欲父母单一的安慰。或许天下之大,只容我踽踽独行。

    也许敏感的我真的过伤感。是的,只有幽灵般的文字才能激起心中尘封的真情,才能揭开生命的空虚,才能告诉自己岁月流逝,才能触摸到心灵一隅的细腻。

    我知道,成长不容许感伤,生命不容许放弃。“战争在继续,生活也在继续。。。。。。”隐约地记起《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一句话。是啊,岁月在继续,竞争也在继续。无奈的蓦然回首,只会带来灵魂深处涌上来的鞭笞和拷问。平白的感叹,也只是不堪忍受重压的脆弱罢了。坚强的孩子,会藐视风雨,会不顾一切地向前进。

    “我曾经受苦过,我曾经失望过,曾经体验过死亡,于是我以我在这个世界上为乐。”我没有理由拒绝上帝对每一个人的慈爱,他在给我残缺的同时必定还是赐予了芬芳。我没有霍金的残疾,没有爱迪生的耳聋,也没有李清照国破家亡的凄惨。所以,我无论如何都应该会有勇气承认自己的未来。

    “没有什么使我停留/除了目的/纵岸边有玫瑰,有绿荫,有宁静的港湾/我是不系之舟”

    蓦然回首,历史已了无痕迹。惟有未来,待我着色。

 

青春思语

流行与经典

高二(20)班 李文慧

    假如有两张CD摆在你面前,一张是周杰伦的最新专辑《十一月的肖邦》,一张是波兰音乐家肖邦的经典钢琴曲,你会选哪一张?假如有两本书摆在你面前,一本是“80后”人气作家郭敬明的《岛》,一本是砖头厚的大部头《红楼梦》,你会选择看哪一本?

    流行与经典好像从来都是格格不入的。流行是个精力旺盛的小伙子,爆炸式的头发被染得五颜六色,松松垮垮的牛仔裤上千疮百孔。永远都是一张没有表情的脸,美其名曰“酷”;经典则正相反。这位端庄娴雅的贵妇人身着精致华丽的衣裙,仔细斟酌每个句子的语法、用词,以免出言不逊。你总能从她看似平常的话语里体味出无限深意。

    巴金老人说,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众生喧哗的时代。不是吗?各种光怪陆离、纷繁芜杂的流行元素像潮水一样泛滥在我们周围,简直无孔不入。打开电视,是周杰伦在开个人演唱会;拿起报纸,上面说今年冬季流行羽绒服加格子裙;进了书店,在赛车道上拼杀了几年的韩寒又折腾出一股“韩流”……对于这些,我们早已见怪不怪了。流行这东西,用一句话概括就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来时是轰轰烈烈,众人瞩目,到头来只泛了几个苍白的浪花,无法在历史的沙滩上留下深刻的痕迹。

    经典则不一样。一代又一代的人们用锤子对它们进行叩诊,逐一审查和扬弃。时间之筛淘去了掩人耳目的泥沙和尘垢,留下的便是这些璀璨夺目的宝石,在历史的沙滩上熠熠夺目,影响并将继续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比起流行的五颜六色,经典更像一张泛黄的老照片,岁月的涤洗洗不掉其经久不衰的魅力。

    这么说来,也就难怪会有人对充斥书店的“快餐文学”不屑一顾,对前不久媒体大炒特炒的“超级女声”嗤之以鼻了。但这样的做法,就我看来,不仅是极片面的,还是极不明智的。流行就是浮华的代名词吗?看样子不是这样。美国小说史上当之无愧的经典之作《飘》在当时就是一部名副其实的畅销小说。人们对它的喜爱绝不亚于当今人们对《达芬奇密码》的追捧。《飘》曾作为一部畅销小说并不妨碍其经典地位。同样,红极一时的“甲壳虫”乐队不是也由“流行”渐渐蜕变升华为“经典”了吗?由此可见,流行与经典其实并不冲突。一个时代的流行元素可以反映这个时代的特色,而其中历经甄选的部分则作为浓缩后的精华,上升到“经典”的地位。

    感受流行风,把握住时代的脉搏,生活自然便会多姿多彩;重温经典,聆听久经岁月淘洗后的永恒之音,灵魂才能保持明净。周杰伦的“夜曲”与肖邦的“夜曲”各有千秋,郭敬明的《岛》和曹雪芹的《红楼梦》都看看又何妨?流行与经典都是构成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逃避使日本更加孤立

高二(19)班  柯常庆

    二战的硝烟早已被时间的流逝吹得烟消云散,经历了战争的人民期盼的是一个永远和平安详的年代。过错已经发生,已经无法挽回,我们所能做的是让被战火灼伤的心灵尽快复苏,然后共同让这个伤口消逝。

    当被战火灼伤的伤口痊愈时,战争的过错就也随风而散了,留下的是两颗充满了爱的灵汁的心灵,战争也就成了永久的过去,友爱也就成了永恒的将来。

    然而日本一味的逃避再一次刺伤了中华民族的伤痕,这是懦弱,一个民族的悲哀。每一个人都应为自己的一切举动负责,一个民族也一样,扭曲历史最终扭曲的将是自己的人性、人格。也许逃避比勇敢的肩负起自己的义务要容易得多,也许逃避比为了赎罪而付出要轻松得多,但你逃得掉吗?

    即使你烧掉了一切罪证,编造了无尽的谎言,不断的同自己重复“我无罪”,你能逃脱真相的不懈追击吗?尽管在所有的课本上标上了美化自己的文字,历史会因此而被遗忘吗?不会!这一切的一切都只是掩耳盗铃,只是为了掩饰你心中的恐惧,因为你很清楚你的罪孽的深重,重得你只敢逃避。

    看过一篇文章,说“靖国神社里供奉的是我们日本的英雄,我们参拜他们,你们无权过问!”可是,他们是什么英雄?战争英雄?他们把我们的东西掠走再分给你们,而今却被供奉着让千万人来拜,而我们却还没有权力来过问?

    战犯永远是战犯。哪怕是给他披上了华丽的外衣,戴上了英雄的桂冠,他仍然只是一个丧失了人性的杀人机器,日本摆不掉这个包袱就试图把它改造光辉的使者,可是连阳光也不肯来到它的身旁。于是只好点上火把把它团团围住,用那仅有的一丝虚伪诱惑那些追求太阳可又害怕灼伤了眼睛的人。

    终于,这一切已使人无法忍受,日本与各国的关系仅能用金钱连成一条细小的独木桥,而日本就不断的穿梭在其上,孰不知脚下就是深渊,人们情愿原谅二战的主谋——德国,也不肯放过日本。因为德国付出的是真情,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民族深深的歉意,一个民族善良的本质,除了冥顽不化,有什么是不可以原谅的呢?真情无价!真情抵得上一切的作为,它可以治愈任何一种伤病,而且不留痕迹。而伪善别人感到的是心寒,寒得让人对它绝望,它把丑陋的嘴脸放大,让人恨之入骨。

    也许逃避是一种选择,但它必然是最痛苦的终结者,当它披着面具在人们面前度过一生后才会发觉,原来人们对面具下的面孔毫不陌生。在人们眼里,它始终是一只戴着面具的狼,对之心软不得!

    夕阳的沉默夹着无尽的晚霞跌落在那座小山的那一边,席地掠过的微风是它残留的痕迹。

 

 

右手左右世界

曹锦刚   二(20)班

    “吃饭要用右手……”奶奶苦口婆心地唠叨着。顿时妈妈的脸乌云密布,爸爸的脸成了火烧云,我的脸一阵噼噼叭叭作响。

    “写字要用右手的……”初涉学堂,正当稚嫰的小手还在把玩着铅笔的时候,威严的老师扶了扶眼镜语重心长地教导着。

    于是在师长的潜移默化下,干啥事都用右手:用右手吃饭,用右手写字,用右手玩球……要是有人稍稍动了动左手,潮涌而来的是鄙夷的目光,恶毒的言语——“左撇子”。唉,人言可畏,只好缩回了左手,狐疑地递出右手,呵!这才天下太平。

    于是长者们用右手捋着胡须,乐呵呵地看着自己调教出的“右”的世界,得意地说着:天下大同(都用右手)。

    这句话是沉重的。因为科学究表明,经常使用左手的人更富于创造力。我不禁扼腕叹惜:一个字竟扼杀那么多生机勃勃的天性!人们总是喜欢用固定的思维模式去评判某些事物,正如用“左”和“右”去左右别人的个性。而我们,也安于这样,一辈子这样。

   我们一路走来,在家里停歇过,在学校逗留过。当我们是条想溯源而上的鱼时,留给我们的是用坚固的鱼缸筑起的“世外桃源”;当我们是匹学会了奔跑的马的时候,路的左右是用长满毒刺的篱笆围起的“竞技场”;当我们是只拥有搏击长空之梦的鹰时,天空是用铁丝织成的冰冷的“电网”……

    世俗的“左”“右”观念就是这样左右着人们的个性。我们只得在别人设计的盘山公路上中规中矩地爬行着,更像磨道里的驴子,围绕着那个点,千年走一回,一辈子在复制自己。

    于是我们的个性就像水底的石头,被时间打磨得油光可鉴。上帝赐给我们水一般的生活,失去棱角的我们永远无法把它调成可乐。因此我呼唤个性,呼唤那些长者们解开社会中左右人们个性发展的绳索。

    在春秋战国时代,正因为人们追求个性解放,而社会环境也为此提供了空间,因此人们思想活跃,流派纷呈,形成了至今都颇具影响的儒家、道家、法家等学派,呈现了“百家争鸣”的大好局面。在近代的欧洲新道德新思想如潮似浪般涤荡着整个社会,正是由于科学家、文学家甚至平民百姓执着地追求自由、幸福和真理,特别是资本主义良好的社会氛围,孕育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驱散了愚昧无知的黑暗,迎来了理性的阳光。

    由此可见,抹去那些所谓的左左右右的条条框框是多么重要。近来总是听人抱怨中国这么久了还未出一位诺贝尔奖得主。是呀,获此殊荣需要不断努力、创新,而当今的中国人似乎很难逾越前人的足迹。因为当你逾越了之后,失败了自然会遭到别人的嘲讽,可即使成功了,说不定也有人会戳你的脊梁骨,骂你大逆不道。那些本来就被教“乖”了的人,又怎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呢?你教人何去何从呢?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社会环境影响着个人的发展,可社会中太多太多的“左”和“右”约束着太多太多的人。相信大家都希望中国也出一个爱因斯坦,出一个泰戈尔,出一个川端康成,那就把繁杂的“左”与“右”在人生字典上擦去吧!待我们也成为长者的时候,对自己的孩子说:

    “如果你喜欢用左手吃饭就用左手吧……”

    “如果你觉得左手写字顺畅就用左手写吧……”

    这时,个性之花就在阳光与微笑中绽放,一个具有活力的民族也就诞生了!

 

榜    样

高二(19)班  涂超然

    随着周董周杰伦的第六张国语专辑《十一月的萧邦(Novembers Chopin)》横空出世,原来冷清的音像店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销售旺季。学校对门的震宇音像店熙熙攘攘,来的人几乎都是订购这张超级大碟,连续三四天都是被抢购一空。

    相比其它歌手,周董的专辑远远超过了他们。作为周杰伦的歌迷,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喜欢上周杰伦。我想如果说其他歌手是青春偶像,那么周董已升级为我的榜样。

    为什么他会成为榜样呢?

    周杰伦的才华在台湾有“再世莫扎特”之称。听着周杰伦的音乐,一种莫名的感动总会袭上心头,从《斗牛》的自负,《黑色幽默》的回肠荡气,《星晴》的情窦初开,到《双截棍》的激情,《简单爱》的甜蜜,《半岛铁盒》的温馨,再到《开不了口》的让人心酸,《东风破》的柔情,《晴天》的朦胧憾意,接着看到《七里香》的婉约,《止战之殇》的仇恨,《外婆》的亲情,最后到《夜曲》的哀而不伤,《发如雪》的无奈,《枫》的悲秋之情。”这些歌的曲子都是周杰伦写的,可见周杰伦的才华。

    以前报刊上流行转载一篇凤凰娱乐周杰伦的文章,题目叫《天道酬勤》,是凤凰娱乐周杰伦出道前的轶事,其中有一件事是说吴宗宪让他一星期写50首歌,然后选十首出专辑,刚20岁的周杰伦听了之后并不是去阿尔发,而是去了最近的一家超市,买了一箱方便面,一个星期足不出户,终于完成了专辑谱曲,从此周杰伦一举成名,成为华语乐坛R&B小天王。这件事令我很感动,周杰伦的勤奋天道酬勤,所以周杰伦红了六年。

    周杰伦讲义气,重亲情。他与同事之间的关系一般处得很好,周杰伦的专辑之所以这么好,与他的性格有关系。许多都知道周杰伦的专辑实际上是六位一体。而这六位中与周杰伦最亲密的就是方文山了。方文山创作的词汪洋肆恣,天马行空,再配合周杰伦的曲,就是无与伦比。这样的组合力量是最强的。

    毋庸置疑,以上说的绝对事实。我想给榜样下一个全新的定义:能拨动我们心底那根弦,使我们产生共鸣,并且才华横溢、勤奋踏实外加团队精神的那类人。

 

 

人生的另一边

高二(18)班 李钢

    生活是一望无际的大海,人则是大海上的一叶小舟。大海没有风平浪静的时候,所以人总是有欢乐,也有忧愁。总是在某个不经意间,无名的烦恼突然袭来,刺痛我们的每一根神经,于是我们迷失了方向,迷茫地望着天空……

    朋友,擦亮眼睛吧!并不是这个世界不够亮丽,而是你的双眼被一层雾遮着。生活是不可能万事如意的,那句“一帆风顺”也许只能写在信的未尾或者是贺年卡上。所以不要太失意,这一切都要过去。在悲伤的时候,何不高唱一首:“是非成败转头空。”何不大喊一声:“明朝散发弄扁舟。”

    是的,我们在生活中确实有很多的不如意;也许会在某个下雨的早晨跌进泥淮,也许会被一句话深深地刺痛,也许突然与要好的朋友争得面红耳赤,但是,这些又算得了什么呢?世界上有多少比你不幸数百倍的人,他们忍受疾病,忍受饥饿,忍受战争的炮火甚至是家破人亡,妻离子散!……

    所以你应得知:你是幸福的!张晓风说:“树在,山在,人在,你还要怎样更好的世界?”

    我想,你应在这句话面前好好反省。并不是我们不幸,而是不知幸。好好珍惜吧!生命是无价的,享受每一天的阳光,每一棵树,享受朋友送来的每一个微笑……你最终会知道你真的活得很好。

    我说了这些只是“警告”你们,如果你长时间不去挖掘生活的幸福,那么幸福也许真的离你而去了……毕竟生命有限,青春有限!

    也许你把权贵、命运看得太重,以致让它们牵住了你的鼻子,扼住了你的咽喉,所以才活得很累,丢掉他们吧!也学学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对于命运,我想讲一个故事:台湾有个七十岁的老人,妻子先他而去,刚过二十的儿子不幸车祸丧生,他却依然快乐。每次回家总是在夕阳中背一竹竿(钓鱼用)拎着一个空桶却依然满脸笑容,他的解释:鱼不上钩是它的事,我却钓上一天的快乐。这是怎样的达观啊!

    所以决定人的感受的并非快乐和痛苦本身而是心情。换一个角度,你会从最不幸的人变为最幸福的人。多受磨难是好的,人的面容与磨难成反比,但人的魅力却与磨难成正比。

    不高兴时唱着刘德华的“一双眼,能看世界的表面,却永远看不见人生的另一边,绽放着一道美丽的光线,一颗心代替一双眼,世界会觉得真一点。”然后自言自语:即使我不够快乐,也不要把眉头深锁,人生本短暂,为什么还要栽培苦涩?然后沐浴秋风,仰天长笑——不亦快哉!

 

相信自己,也要听信别人

高二(19)班   刘睿智

    相信自己与听信别人是一对统一而又对立的有机体。在相信自己的同时也要相信别人,才能在竞争激烈的今天立于不败之地。有一学者说:“信任是减低社会复杂度的一种机制。”于是有些人信任任何一个人,让任何一个人来改变他自己。但是有些人走另一极端,他怀疑一切。最后他耳目闭塞在竞争中一点点地消亡。

    在生活、学习中,我们总要越过险峻的高山,渡过茫茫的人河。而相信自己就是登山的云梯,渡水的飞舟。不过相信自己的前提应是丰富的知识、科学的态度,而不是野蛮、狂妄。这样你才能“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在现实生活中,相信自己是大力神,它能使弱者变强,使强者变得更强。镭的发现者——居里夫人,当初穿着沾满灰尘和油污的工作服,翻动矿石,搅动冶锅。从堆积如山的含铀沥青中寻觅镭的踪迹时,条件十分艰苦,但她仍然相信自己,毫不动摇。成功之后她对她的朋友们说:“无论做什么事情,我们都应该有恒心,尤其是自信心。”这句话中的“自信心”就是相信自己。由此可见,事业上的成功固然是由很多因素促成,但相信自己是成功者的必备特征。

    当然,相信自己是受社会条件约制的,也就是说不能仅相信自己。很多时候,我们思维被固定,目光短浅,犹如我们把自己禁锢在一个狭小的铁箱中。这铁箱使我们多角度的观察,评价不具有客观真实性,所以我们要相信别人。唐太宗集思广益,接纳众臣的进谏,才有“贞观之治”;唐玄宗晚年宠幸杨贵妃偏听杨国忠,导致了“安史之乱”。听取别人的正确评价可以调整提高自我,不听取别人的评价或听取别人的错误评价会闭目塞听,误人误国。对于别人的意见要取其精华,剔其糟粕。

    一个旅行家绝对不会走遍每个乡村,一个作家也不可能写好每一部小说,一个政治家更不可能改革也每一个细节,我们既不可能相信一切,也不可能怀疑一切,那就让他们相互融合来创造新的辉煌。

    夕阳的沉默夹着无尽的晚霞跌落在那座小山的那一边,席地掠过的微风是它残留的痕迹。

 

 

 

榜   样

高二(19)班  涂超然

    随着周董周杰伦的第六张国语专辑《十一月的萧邦(Novembers Chopin)》横空出世,原来冷清的音像店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销售旺季。学校对门的震宇音像店熙熙攘攘,来的人几乎都是订购这张超级大碟,连续三四天都是被抢购一空。

    相比其它歌手,周董的专辑远远超过了他们。作为周杰伦的歌迷,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喜欢上周杰伦。我想如果说其他歌手是青春偶像,那么周董已升级为我的榜样。

    为什么他会成为榜样呢?

    周杰伦的才华在台湾有“再世莫扎特”之称。听着周杰伦的音乐,一种莫名的感动总会袭上心头,从《斗牛》的自负,《黑色幽默》的回肠荡气,《星晴》的情窦初开,到《双截棍》的激情,《简单爱》的甜蜜,《半岛铁盒》的温馨,再到《开不了口》的让人心酸,《东风破》的柔情,《晴天》的朦胧憾意,接着看到《七里香》的婉约,《止战之殇》的仇恨,《外婆》的亲情,最后到《夜曲》的哀而不伤,《发如雪》的无奈,《枫》的悲秋之情。”这些歌的曲子都是周杰伦写的,可见周杰伦的才华。

    以前报刊上流行转载一篇凤凰娱乐周杰伦的文章,题目叫《天道酬勤》,是凤凰娱乐周杰伦出道前的轶事,其中有一件事是说吴宗宪让他一星期写50首歌,然后选十首出专辑,刚20岁的周杰伦听了之后并不是去阿尔发,而是去了最近的一家超市,买了一箱方便面,一个星期足不出户,终于完成了专辑谱曲,从此周杰伦一举成名,成为华语乐坛R&B小天王。这件事令我很感动,周杰伦的勤奋天道酬勤,所以周杰伦红了六年。

    周杰伦讲义气,重亲情。他与同事之间的关系一般处得很好,周杰伦的专辑之所以这么好,与他的性格有关系。许多都知道周杰伦的专辑实际上是六位一体。而这六位中与周杰伦最亲密的就是方文山了。方文山创作的词汪洋肆恣,天马行空,再配合周杰伦的曲,就是无与伦比。这样的组合力量是最强的。

    毋庸置疑,以上说的绝对事实。我想给榜样下一个全新的定义:能拨动我们心底那根弦,使我们产生共鸣,并且才华横溢、勤奋踏实外加团队精神的那类人。

 

 

 

上一篇:举手之劳 洁净校园  下一篇:青春节拍

相关文章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