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我要留言

“问题教学法”在新课改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2013-03-27 09:49:29 责任编辑: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 [字体: ]

问题教学法在新课改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周菊新

新课程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课程目标。为适应新课程的教学目标,高中化学新课程进行了显著的改变:打破了旧课程化学教学内容的传统课程结构,削弱了学科的知识性,弱化双基的教学;对化学课程体系进行了重组,建立不同的化学课程模块,充分体现学习者个体在教学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学习的开放性、实效性、选择性和发展性,所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然而高中化学教学的客观现实,总是不能令人乐观:教学的投入产出太不成比例----课堂效益不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不高,模式化的套路束缚着教师的手脚。这使我们意识到:在新课程改革的化学教学中,要提高化学教学的效益非冲破这套模式不可,而突破口就在于运用好问题教学法。问题教学法使学生在提出问题和研究问题的过程中探索、接受并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从而提高科学素养。在新课程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使学生依据对教材内容的理解,结合自己的所思所想,提出问题,进行课堂讨论研究,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旨在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以学生的提问为研究性学习的切入点,以创新思维为突破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索精神。

一、问题教学法存在的理论基础

问题教学并不是在新课程改革中才提出来的新概念,而是早已有之的,并且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

问题教学法的创始人是杜威。杜威反对传统教育中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书本知识、教学过程与学生的经验相脱离的教学模式,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杜威的问题教学法是主张做中学的活动原则,他认为,儿童并不是先了解事物以后才利用事物的,而是在利用事物达到某一目的的过程中了解这一事物的。问题教学法看重的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兴趣,并认为只有把教学和学生天生的活动倾向联系起来,学生才会有内在的自发的兴趣。

化学科学是在人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并产生的,作为自然科学,新课程在淡化了化学的双基知识的同时,增加了化学与生活、与社会相联系的知识。教材中的部分知识的引入就是从学生耳闻目睹的社会现象或身边的发生的问题出发,然后提出问题,展开讨论,再来得出相应的结论。因此对于这部分的教学采用问题解决教学法有着无可替代的优势: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后印象深刻,这样的教学才能为学生终生学习打下基础。

二、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当我们基本明确问题教学法的含义之后,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运用问题教学法,也就有了明晰的思路,这就是:

第一,首先教师必须科学地设计问题,使学生发挥智力因素,以带动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课堂教学中,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发展,情感的培养,都是在教师所提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从自己的学习操作活动中完成的,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得到充分的体现。如凤凰娱乐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的教学:以实验呈现问题的形式出现。

实验1取一小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用小刀切去一端的表层,观察表面的颜色;将其放置在空气中,表面颜色的变化。

实验2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在石棉网上加热,观察现象。

实验3在集气瓶中放置一团玻璃棉,将两三粒金属钠放在玻璃棉上,立即向集气瓶中通入氯气,观察现象。

实验4向一只盛有水的小烧杯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然后将一小块(约绿豆大小)金属钠投入小烧杯中,观察实验现象。

表:钠的性质实验

 

实验现象

结论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实验4

 

 

因为有学生的亲身经历,获取知识的情绪是高昂的,有学生自己的经验作基础,探究的过程是有阶梯的,同时通过自己探究获取的知识是不易被忘记的。特别是学生通过问题分析获取知识的方式是容易被消化,然后转嫁为今后其他内容的学习。

第二,适时转到以学生发现问题为主的模式,让学生自主探究,自觉提出问题。在化学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开始由老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的学习思路,但要使学生的科学能力得到提升,就必须培养起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习惯。

作为教师,我们应在教学中不断灌输给学生学需先疑的观念。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对知识的掌握是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必然过程。教师在课堂上创设情景,鼓励提问,促使学生产生疑惑、提出问题,激活学生探究问题的动机和兴趣。学生这种探究问题的动机和真实问题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活动的最有力的驱动力。

如何才能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呢?

首先,我们教师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使师生互动贯穿课堂本身。课堂上建立师生平等的民主气氛,尊重和关爱每个学生,遇事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将自己融入到学生中去,为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创造一个氛围,使他们敢于质疑,勇于争论,从而也激发他们主动参与的热情和表现欲望。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说: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通过阅读学习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类,然后组织学生讨论问题,点拨学生理解问题。这样才能使学生敢想、敢问。

其次,给学生自由思考的时间和自主探究的空间。教师不应在课堂上包办,而应把时间,把任务还给学生。让学生能在课堂上有充足的时间自学思考,提出有独到之处的问题,更使人惊喜的是通过讨论学生常常能想出比老师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第三,提出问题的针对性能体现一个问题提出者的认识水平和理解层次。当我们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中,有必要对问题本身的质量提出一些高层次的要求。如对于生活中我们看到的铁生锈的现象:李同学提出的问题是铁为什么会生锈?王同学提出的问题是铁生锈后的物质是什么?张同学提出的问题是为什么潮湿的铁制品特别容易生锈?有些铁制品不太会锈?显然这些问题都是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提出的,但其中问题的导向与思维习惯是不一样的,思维品质也有高低之分!我们在不否定学生这种问题的时候也要鼓励学生对自己的问题加以提炼和甄选。从中提升学生提出问题品质。

化学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化学基本能力。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实施的过程当中,问题教学的进行显得尤为重要。自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种最基本的能力,不仅在学生学习时期能发生迁移,即从化学学科的学习迁移到其它一切学科的学习中去,而且在学生走向社会,进入生产岗位和科研岗位之后,能迁移到一切情景中去。国外教育家有一种说法:学生智力发展水平就是他提出问题的水平,问题的深度即智力的高度。假如我们从化学基本能力迁移的角度看问题,从学生一辈子受益的角度看问题,那么,在化学教学中不遗余力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值得的。

实践证明,新课改环境下化学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是非常必要的,它不仅能在教学中活跃课堂气氛,更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而且培养了学生质疑的兴趣和能力,养成好思好问的良好习惯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创新精神,从而为学好化学乃至各门学科都奠定了良好的智力基础。教学不是阶段性地完成学习的任务,而是培养学生思维的品质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清楚把握问题教学法的实质,有效实践问题教学法,必将推动学生素质的提高。

 

 

 

上一篇:高中历史有效教学浅谈  下一篇:湖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信息技术教学实施指导...

相关文章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