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我要留言

中学生健康心理的导入

2004-12-26 15:16:50 作者:中国教育报 责任编辑:admin 来源: 浏览次数: [字体: ]

      让学生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对生活充满兴致,对未来有所期待。

  这是针对当前存在的一些迷幻而颓废的思想潮流而提出的。在物质富足的时候,一些青少年便找不到奋斗目标,找不到生存意义,对许多事情提不起精神,继而堕入了麻木、烦躁、痛苦的深渊。这显然是在对生活的理解角度上出的偏差,而且只是一念之差。

  我曾用一个美丽故事把我的学生小吕的不良心态纠正过来。

  故事是这样的:一个小女孩起床后随意地打开了一扇窗子,看见祖母正在埋葬一只昨夜死去的她心爱的小狗,骤然伤心起来,泪流满面。看见这情形,她的祖父轻轻地关上了这扇窗,然后替她打开了另一扇窗,窗外是一片茵绿的草地,还有一丛美丽的玫瑰花,晨曦中几只彩蝶在花间舞动,小女孩逐渐变得开心起来……

  通过这个故事,我尝试诱导感性的小吕联想到更多,最终是她自己发现在生活观念上“开错了窗”,继而辟出一片全新的心境。

  让学生拥有自信,懂得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这是针对社会上激烈的竞争意识造成一些青少年因为自己的某些不足产生自卑而提出的。

  在一节心理辅导课上,我作了一个调查:每个学生利用手上的小纸片如实画上符号,其中有自卑感或曾有过自卑感的同学画一个“△”,而一直保持自信的同学划一个“○”。结果,在回收到的50张纸片上,我数出了47个“△”。显然,缺乏自信已成为颇严峻的心理问题。

  然而,其普遍性又足以消除我们对自卑的恐惧感,我掌握时机,利用这一结论迅速卸下了学生来自自卑心理的巨大压力。

  当然,要真正远离自卑,仍要了解自卑的实质,且正确认识自己。自卑是一种性格上的缺陷,表现为对个人能力和品质作出过低的评价,看不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出现消极情绪,包括惭愧、害羞、胆怯、忧伤、失望等等。了解到这些,我们就不难找到确立自信的途径了。

  这一节课里,在那个心理调查后,许多同学勇敢地说出了自己自卑的原因及感受,也对彻底消除自卑充满了信心。

  让学生学会接受身边的每一个人,且乐于与他们沟通,拥有自己的知心朋友。

  这是针对如今的独生子女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难于与人相处的性格而提出的。

  为了达到目的,我在课室的侧壁用两个精致的镜框镶起了这样两句话:

  友谊不仅能够提供情感和社会支持,还会带来许多乐趣。

  当你为别人搬去挡路的石块时,自己的前方也平坦了。

    当爱挑剔别人的学生逐渐学会了包容(不是容忍),当自私的学生开始帮助别人,他们便脱离了自闭、离群的痛楚,也证明我的指引已成功渗进了他们的观念里。这当然有一定的过程,其中,班里一节题为《我与最难相处的一个人》的讨论式主题班会课起到了飞跃的作用。

相关文章

  • 暂无内容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